父親雖然去世快十年了,但我仍時常想起他,冷天也自然想起他曬水洗臉、泡腳的事。
父親到了晚年身體特別虛弱,非常怕冷,洗臉、泡腳更喜歡水偏燙些,但每到洗臉、泡腳時,總是省著用熱水,于是到天氣轉涼后,在晴朗的日子里,父親常常一早就盛滿一盆水,放在門口水池邊的洗衣石板上曬,這個位置是家門口太陽先曬到且日曬時間相對最長的。
這一“招”父親是什么時候想起來的,我無從得知了。只記得幾次回家,常看到門口水池邊的洗衣石板上放著一盆干凈的水,整天都放在那里,我沒太在意。偶爾無意識地隨口問一句,父親聽了不吭聲。有一次臨時給父母送點菜回家,這時父母已吃過晚飯,父親正端著一盆曬水準備加點熱水洗臉、泡腳。我這才恍然大悟,真不知道說什么好,忍不住還是狠狠地講了父親一頓。
家里柴火灶、煤爐、燃氣灶都有,煤備足的,煤氣罐滿的,燒開水用的電熱水壺大(燒兩瓶水的)、小(燒一瓶水的)各買了一個,燒煤爐有燒煤爐的水壺,柴火灶上也有燒水罐。煤爐、燃氣灶、電熱水壺,母親都會用。柴雖然不多,門口一碼還有,時年母親偶爾還背著我們上山砍一點,妹妹妹夫不時又送來點,有時不經父母同意也在村里買點。后來干脆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只要有水、有太陽,用熱水是很方便的。所以看父親這么省著用熱水,真來氣。就算柴、煤燒水不方便,用燃氣灶或電熱水壺燒水還是快捷省事的,干嗎要曬水用……
父親曬水雖然沒有神秘感,一盆冷水就放在門口水池邊的石板地上,但有一定的隱秘性。兒女們在家,父親不會“光明正大”地曬,曬了肯定要“挨批”。一般都是父母兩個人在家,或父親一個人在家時曬。母親后來也學過,但發現及時,被嚴肅勸止。我至今未“試驗”過曬過的水有多“溫”。
靜下來想想,父親這輩人應該是骨子里省慣了。父親晚年,家里生活已有較明顯的改善,溫飽已不是問題了。但父親平常喜歡吃的仍只是粉蒸肉、紅燒肉、豆腐等,過年喜歡吃的還是中和湯;衣著終是老一套,給他買的“名牌”——唯一的一件,可能都沒穿過,去世前找出來還是嶄新的。
我父親叫程貴芳,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可村里及十里八鄉的人都習慣地叫他“地主”。我一直納悶,我家祖輩父輩都很窮,父母也沒文化,都是靠苦力掙點錢維持生計的,怎么人家還左一聲右一聲地喊他“地主”呢——百思不得其解。再說,我小時候最恨地主了,怎么父親得了這么個“美名”?
不知哪年,從村里哪個人口中獲知,是因為父親愛干凈。
回想起來,確有道理。父親去世前的幾年里,雖然動彈有些困難了,天涼后更怕冷,基本上沒有汗漬,但他仍時常要擦洗,在農村算是愛干凈的。擦洗自然需要熱水。以前沒曬過水,因為父親有力氣砍柴。在父親看來,力氣是不要錢、不用省的。現在幾乎都是用電、用氣,他要省電費……這應該是父親曬水的主要原因。
有時哭笑不得地想,父親這個節約“大王”也怪“聰明”的,他還知道利用太陽能曬水洗臉、泡腳,真不愧是利用太陽能的“典范”。
父親沒文化,更沒技術,也沒手藝。臨終前沒說一句話、沒留一個字。他只知勤勞一生、勞苦一生、省儉一生,曬水就可以省電費。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