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靈山”,那便是“靈魂的休憩地”。以徽州文化聞名于世、并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同樣有個叫“靈山”的地方。徽州的靈山是一個美麗幽靜的古村落,這里群山起伏、翠竹環繞,白墻黛瓦的徽派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靈陽溪兩岸。
夜晚的清風徐徐吹向水口附近的梯田上,一輪皎潔溫柔的明月透過千松萬竹注視著一座別致的宅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竹月公館”,它坐落在中國“最美愛情主題村落”,是靈山村最浪漫的地方,也是人們來靈山旅游必到的心靈驛站。游靈山村除了看美麗自然的梯田、竹海和水街之外,還有三處重要的人文景觀值得一去,一是明代水口的靈陽橋、天尊閣和痘神廟,二是明正德年間文淵閣翰林學士方英的翰苑坊,三是胡適當年曾在此寫作,頗有民國風的竹月公館。
竹月公館,這充滿浪漫、溫馨和詩意的名字,完美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得不佩服取名之人的高雅和智慧,據說是民國時期徽州大才子胡適來此度假寫作時所題。現在的竹月公館經過主人的保護與維修,依然保持了當年風格。公館主人對胡適的研究,終于解開“竹月公館”名字的真正含義。
一代豪放派大詩人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所以大凡名人雅士都喜歡在居住之所栽上竹子。因為竹子有“正直、虛心、氣節”的品質,被人們稱作“花中四君子”之一,故有謙謙君子的雅稱。人們常說的“胸有成竹”,也是因為竹子具有君子的品格。“竹”的另一層含義,也是一些樂器組合,如“笙”“笛”“簫”等,代表了美妙的音樂。而公館正處于竹海之間,有一種美好的意境,故用“竹”。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就是指“月”,所以“月”便成了“團圓”和“相思”的代名詞。不僅有“月老”之說,還有人高歌“月亮代表我的心”。公館旁邊的“1314”和“520”愛情專線,可供人們茶余飯后與愛人漫步,讓愛在月的見證下與山水共鳴。
竹月公館,不僅秉承了文人的高雅、愛人的情意、士人的高貴、家人的溫暖,還是詩情畫意和人類靈魂的融合、是翠竹文化和月光如水的交融、是人們對家的向往、是幸福的港灣!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