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們慕名而來,穿行在滿山的楊梅林中。正是楊梅成熟時,青的、黃的、紅的、紫的,一樹樹果實累累,壓彎了枝頭。
楊梅“近城多”,明·弘治《徽州府志》里就有此記載。城為徽州歙縣古城,乃是全省楊梅的主產(chǎn)地之一。早在二十年前,歙縣楊梅種植面積已有兩千余畝,而今僅雄村鎮(zhèn)富岱一個村就已超過兩千畝。
萬綠叢中的富岱,因盛產(chǎn)楊梅而遠(yuǎn)近聞名。全村五六百人,地處漸江之畔,距離歙縣古城9公里。這里盛產(chǎn)的楊梅,果型碩大、肉質(zhì)細(xì)軟、汁液飽滿、甜酸適度。
一
“南方珍果,首及楊梅?!崩顫O寫《楊梅賦》,以此作開篇,贊譽楊梅為“果中瑪瑙”。楊梅,因“其形如水楊子(水楊梅),而味似梅”故得名。
“嘗嘗,我們富岱的楊梅味道如何?”一旁的老洪順手摘了一顆遞給我,他是看管這片楊梅基地的。
這是一顆紅得發(fā)紫的楊梅,以前總感覺“一提楊梅便覺酸”,今日一嘗,竟?jié)M口生津,便朝老洪笑著說:“富岱楊梅,真甜!”
老洪告訴我:“這是炭梅,成熟最早、味道最好。炭梅、荸薺、東魁、大紅袍……有的核小肉厚,有的果大汁多,這品種一多,采摘的時間也拉長了?!?/p>
他指著遠(yuǎn)處結(jié)滿紅果的楊梅樹說:“噥,那棵就是大紅袍!”
我一看,那樹下竟然落了不少紅楊梅,不禁惋惜起來!
老洪慨嘆著:“這幾天都是雨,成熟的楊梅采摘不及時,就爛在地上了!但愿接下來的日子,老天多開開眼!”
我說:“剛才在路上,就碰到幾位村民,他們一個個穿著雨衣,提著籃子,雨天摘楊梅真辛苦!”
“辛苦那是自然的,也是很危險的。我們這楊梅基地的楊梅樹種了還沒十年,你看到的樹都不高,但農(nóng)戶家的楊梅樹好多都有幾十年了,手夠不到就得搭架子或豎梯子。前兩天,我們村里有人摘楊梅,就連人帶梯一起翻下來,幸好身體無大礙!”老洪告訴我說。
“剛才看到您家墻角,有個伸縮桿的摘果神器,用它采摘不就安全了?”我說道。
“摘桃子、李子可以,這楊梅嬌貴得很,得用手一顆顆輕輕摘,要是用摘果神器摘,一破損就不能賣了。”老洪答道。
“今年,富岱最貴的楊梅,賣到多少錢一斤?”我問道。
“20元!”老洪回答道。
“你們楊梅基地的楊梅,也賣到了這個價?”
老洪朝我搖搖頭,指著遠(yuǎn)處那云霧里的山頭說道:“那里山頭高、光照足、熟得早,頭茬楊梅,價格自然高!”
富岱生態(tài)好,綠海無垠,在2016年被評為“省級森林村莊”。楊梅樹是富岱的“搖錢樹”,在與老洪交談時,我知道農(nóng)戶多多少少都有栽培。這里多的一戶,單是已掛果的楊梅就有二百多棵,一天忙下來收入就有三千元左右,如此算下來,今年的楊梅收入自然可觀。
整個村有多少楊梅樹呢?老洪雖是村里的干部,卻也答不上來,因為這里山多果樹也多,何況數(shù)量又年年在變化,有的果樹枯死了,有的果樹被淘汰,而新品種果樹又被栽下了。你看,這房前屋后除了板栗樹、柿子樹,便是這郁郁蔥蔥的楊梅樹。抬頭遠(yuǎn)望,那云霧繚繞處,老洪說不是竹子就是楊梅樹了。
富岱楊梅栽培歷史悠久,老洪帶我去看一棵最大的楊梅樹,他說就在楊梅基地邊上。
轉(zhuǎn)過幾個山頭,我們便看到了這株偌大的楊梅樹,像一把鑲滿紅寶石的綠色大傘,樹高五六米,其冠幅面積近百平方米??诚碌膸赘裰卧跅蠲窐渖希@是用來搭架采摘楊梅的。富岱楊梅今年大豐收,就這一棵而言,摘下的楊梅少說也有三百斤。
整個村,這樣長勢正旺的大樹,并非僅此一株,老洪說:“1981年包產(chǎn)到戶,村民們都很高興,便買來樹苗紛紛種下。到如今,這批樹的樹齡已突破四十年?!?/p>
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老洪便說去亭里坐坐,既可躲雨,又可看景。
二
亭子立在楊梅基地的小山頭上,2016年村里規(guī)劃這片楊梅基地時,筑了這個四角飛檐的觀景亭。
空翠濕人衣,在這幾十畝楊梅基地里,僅剩我與老洪二人,卻不寂寞。這里猶如綠野仙蹤,空氣清新,山鳥和鳴,滿山滴翠。
亭外滿眼皆畫,山水村落、詩意田園,若隱若現(xiàn),都在這雨里浸潤著、鋪陳著,“該是多么愜意呀!”草綠、嫩綠、翠綠、墨綠……綠色是夏日大地的底色,深深淺淺的綠融合在一起,充盈著夏日的無限生機(jī)。除了楊梅成熟在一樹樹凝固的綠意中,那樹下套種的中草藥黃精,宛如翡翠鋪就的綠毯,深淺交疊間躍動著盛夏的生命力。
富岱村,位于山谷里,掩映在綠樹叢中,我不禁一次次按下相機(jī)快門。
我說:“你們村子,真美!”
老洪莞爾一笑,答道:“這些年,我們村民掙了些錢,破舊的危房被改造成了舒適美觀的小洋樓?!?/p>
我說:“楊梅樹是搖錢樹,幫你們‘搖’下不少錢。”
老洪說:“沒錯,但賺錢并非‘搖’得那么簡單,那是村民們用血汗換來的。靠山吃山,茶葉、西瓜、板栗、柿子……這都是我們村的土特產(chǎn)。大家長年累月趴在泥土上,農(nóng)忙真忙,農(nóng)閑不閑?!?/p>
老洪說自己是這亭子的???,有事沒事常來坐坐,自然是為了看管這片林子,但也不全是。有時茶余飯后,他帶把二胡過來拉拉。拉得好不好,我不知道,這片山林是他的忠實聽眾,它們知曉卻說不出。老洪一臉笑意說:“我們村向來生態(tài)好、環(huán)境佳,坐在亭里看看風(fēng)景,自娛自樂一下,心里就舒坦。曲子一拉,我就像這些楊梅樹一樣,再多的心事也就拋開了?!?/p>
三
坐在這綠海之中的亭子里,滿眼都是風(fēng)景,好想聽聽老洪拉首曲子。老洪擺擺手,二胡還在家里呢!他說手機(jī)里有,要不放一首聽聽?
老洪剛拿出手機(jī),電話就打來了。老洪說,這楊梅一成熟,他的電話也就多起來了。
從我們見面到現(xiàn)在,老洪接了好幾個電話,用的是縣城周邊的方言,我一句也沒聽明白。不過這個電話,我卻聽清楚了,是省城合肥打來的,問他買楊梅可否快遞?老洪拒絕說:“我們?yōu)榱舜_保楊梅的新鮮,從摘下到買家手上,不會超過四五個小時。這楊梅最容易變質(zhì),不好快遞啊!”
“不好快遞?”等老洪接完電話,我詫異地說道:“前不久,官網(wǎng)上說浙江省的楊梅都賣到了迪拜、新加坡,一顆楊梅在迪拜居然賣到了30元?!?/p>
“一顆30元!”老洪也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我們這幾年掛果的楊梅樹,好多就是從浙江引進(jìn)的呀!”
在接下來的閑聊中,我得知今年是富岱楊梅的“大年”,若天氣好采摘及時,整個村十幾萬斤,還是有的!這些楊梅除一部分外地收購?fù)?,更多的是依靠果農(nóng)在周邊區(qū)域自產(chǎn)自銷。若是與冷鏈物流公司合作、嘗試網(wǎng)絡(luò)直播采摘、設(shè)計更耐儲運的精品小包裝,楊梅不就能賣到更遠(yuǎn)的地方。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梅”好富岱,看來需要匯聚多方力量,依靠“網(wǎng)絡(luò)+”等共創(chuàng)“梅”好。
我每走訪一個村落,都想了解一下村名的由來,它是村子精氣神的凝聚。對于富岱村名,問及老洪,他卻搖頭:“我們祖祖輩輩就是這么叫的呀!”
“富岱、富岱……岱,一是指岱宗、岱岳,二是指岱姓,村里自古無岱姓??!”我在亭里一邊觀景,一邊琢磨。
看地形地貌,思村莊布局,我一拍腦門,嬉笑著對老洪說:“‘富袋’不就是富岱的諧音?你看從漸江之畔的富岱村口進(jìn)來,整個富岱村被周邊青山圍合,就像是裝在袋子里。這是一個富裕的袋子,裝著村子的古往今來。楊梅樹被栽種在這片富饒之地上,年年歲歲都在‘搖’錢。地上生長的土特產(chǎn)能變錢,其實這養(yǎng)眼的風(fēng)景,又何嘗不能賣錢?”
老洪點頭稱是,哈哈一笑,仿佛為他破解了一道難題。
因為要幫城里朋友代購楊梅,老洪說要出村一趟,我們只好作別。
去年新修的“四好”公路延伸到了村口,當(dāng)?shù)卮迕襁M(jìn)進(jìn)出出自然方便、舒心。
我開車出村,返回?zé)狒[的城市,出村道,進(jìn)縣道,又入省道,路更平、更寬。這走進(jìn)走出,自然給我無限遐思:路子有了,鄉(xiāng)村振興的口袋便打開了。
“梅”好富岱,期待更好。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