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与性动交xxⅹxx,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人不卡,欧美日韩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

徽州人程善之

2025年07月07日 10:22:43 | 作者:程兆君 來源:黃山在線
|

有一年,一位叫顧一平的先生找到我家,稱找程善之的后人,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程善之這個名字。那時我剛上大學,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也沒有意識去思考,更沒有意識到程善之這個名字意味著什么。

《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介紹程善之:“自云,10歲學書史,14歲學擊劍,16歲能談兵,30歲后皈依禪悅。”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和九一八事變后,葉楚傖和陳果夫分別邀程善之出任省府委員,均被婉拒。1932年春,被聘為國難會會員,也婉辭。程善之父親程恒生,安徽歙縣人,道光拔貢,官至道員,二度出任兩淮鹽運使,從二品。程善之為第六子,出自側室,與其他兄弟不睦,程恒生去世后不久出走日本,追隨孫中山先生入同盟會投身革命。

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去研究程善之,概因工作家庭事務繁雜。同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不少書籍文稿被燒毀了。1969年全家下放興化農村,城里僅僅留了一間不足二十平的房子,很多物件不能帶走,寄放在親戚家,回城后也沒能要回來。等我想了解程善之生平事跡時,父親這一輩的兄弟姐妹都已不在人世了,母親也于2014年病逝。另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我的心中始終覺得作為后人,沒有能保存傳承程善之的文稿,是有愧于先人的。

2021年底,我退二線回家,有了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網上搜到不少關于程善之的描述,知道善之先祖有小說《殘水滸》在《新江蘇報》連載,且是《新江蘇報》主筆,寫了幾百篇時評,在《新江蘇報》出刊六周年時,報社為之出版過善之時評匯刊單行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版過《倦云憶語》《駢枝余話》和《懺因醒憶》三本小冊子,遂萌生整理出版程善之文集的念頭。去年6月我正式退休,便著手準備起來,越做越感到善之先生的博大,他的文章散落在各個報紙雜志,若能夠收全結集出版,我想是我作為后人的一份責任吧。

程善之,清末民初活躍的文學家,先后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詩歌。安徽歙縣人,字行安,名慶余,“吉慶有余”之意,早年加入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南社成員。二次革命失敗后回揚州從事教育,被“補白大王”鄭逸梅譽為“南社巨子”,以“一粟”“善之”“善之生”等為筆名,齋名“漚和室”,鄭逸梅在他的《南社社員所著的幾種單行本》一文中對程善之這樣介紹:“《倦云憶語》,程善之作,內容分《趨庭》《墜歡》《師友》《雜志》《夢幻》五篇,筆墨很輕靈,有人比之為沈三白的《浮生六記》。柳亞子題詩一首:《浮生六記》沈三白,后有作者程倦云。多謝胡郎能拂拭,人間始識此奇文。”詩中的胡郎胡寄文,是該書的整編者。此外有《駢枝余話》,是一種筆記。又有《小說叢刊》,都是短篇小說。鄭逸梅在他的《藝林散葉》中說程善之幼時,其父恒生為講《三國演義》,問彼愿學書中何人,答“我愿學大膽姜維”。可見從小就很有一番志氣。1907年創作的《丁未寄子實遼東》寫道:“薦書囊劍踏山河,白面書生絕塞過。黑海伐冰通鐵勒,黃云橫地望沙陀。東西遼水征塵急,左右賢王侯騎多。為問北平豪太守,近來射虎意如何?”豪邁之氣溢于言表。

1947年2月11日《新江蘇報》刊登了包明叔、冷御秋、柳詒征等25人吁請省府公葬程善之的提案,提案說:程善之先生文筆道德為不可多得之人,而淡視功名,致力民族抗戰宣傳,至死不渝,尤為可佩。

善之先祖17歲娶妻孫氏,是年程恒生去世,此時五個兄長都已經成家立業,最小的五哥也是進士,他應該覺得無立足之地,故出走日本。妻病逝是他在日本時還是回國以后,我不了解。回國后居上海、揚州,以揚州為主,大概在1913年續弦倪氏,1914年生一子廣武,不到二十歲也染病而亡,未婚無后。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傳宗接代根深蒂固,善之先祖與五哥之三子年齡相近,自小相伴,感情很好,故過繼五哥第三子的長子,即我的父親為孫,父親與善之曾祖感情很好,但與自己親生的畢竟不一樣,一個人的行為思想的形成與其所處地位和成長經歷息息相關,我想這件事對程善之的行事行文影響都很大。我所理解的程善之之所以先隱居,以寫字為生,不再參加政事,后又皈依禪悅,結束風華,守綺語戒,不再從事寫作,二次革命失敗對其打擊很大,他在《革命后感事和懷霜作即次其韻》中寫道:“大江東逝海西流,莽莽風云轉瞬收,空見夫人夸匕首,那堪壯士惜顱頭,弈棋到底翻成局,筑室無因問道周,還我中原干凈土,微塵世界任悠悠。”詩中將他茫然若失的情懷表露無遺。不久回揚州執教,后期應弟子包明叔所請為《新江蘇報》執筆時評,也為人情所為。1940年因戰爭所迫,《新江蘇報》報社遷往上海,出地下油印版。那時,程善之住在上海巨籟達路熙村。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上海租界淪陷。報社由上海遷往宜興張渚,途經武進時,突遭日偽清鄉檢查,程善之因受刺激,遂患腦溢血病故,時為1942年4月12日(農歷二月二十七),終年63歲。第二年,遺體火化于常州的天寧寺。1948年1月29日的《立報》,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一代名流與明月梅花共終古——程善之埋骨平山堂》:“江都程善之先生,經蘇省參議會決議公葬于平山堂,前日在滬親友及門弟子聚會……當場捐助公葬費三億余元(法幣)。”

善之先祖青年時期對革命的執著追求,中年亦念念不忘國事,晚年積極進行抗戰宣傳,直至逝世。誠如他的弟子包明叔所說:“惟其好強,故學有所成;惟其尚有天真,故終不得意;外謙和,而內有傲骨。”可以說“外謙和,內有傲骨”是程善之的真實寫照。


值班編輯:程紅妹

熱點新聞

    查看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建瓯市| 于都县| 新竹市| 阳春市| 赤水市| 聂荣县| 福海县| 河源市| 黄平县| 云林县| 夹江县| 郧西县| 逊克县| 马鞍山市| 奈曼旗| 武胜县| 徐汇区| 政和县| 凌源市| 屏南县| 平原县| 台湾省| 班戈县| 金坛市| 安仁县| 宝坻区| 永昌县| 南部县| 黎城县| 萍乡市| 沛县| 抚宁县| 新平| 霸州市| 治县。| 泰和县| 娱乐| 阆中市| 密山市|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