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近代《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布告》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在安徽歙縣開展革命工作較為重要的實物依據。
該布告為紙質,長57.2厘米,寬40.0厘米,左上方殘缺。右邊豎額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布告”,正文豎排,兩排8行,自右而左楷書,用黑色墨水書寫,版心內容為“本軍奉命抗敵,志在保國為民,士兵歷受訓練,紀律素稱嚴明,沿途秋毫無犯,買賣更見公平,為著國族利益,絕不重記舊恨,軍民聯成一體,相敬相愛相親……一本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前進……,中華民族復興……”正文除缺失18字外共計78字。
1937年10月,國共雙方在南京達成協議,將在南方8省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1938年2月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第三戰區命令新四軍集中到皖南歙縣、巖寺鎮一帶整訓。新四軍軍部和第一、二、三支隊,歷時1個月,行程2000余里,于1938年4月勝利到達。其中,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率領的二支隊2000余名官兵從贛粵邊、閩贛邊出發,經長途跋涉到達歙縣琶塘駐扎集訓。新四軍走門串戶熱情宣傳抗日道理,書寫標語、登臺演講,與當地村民結下深厚情誼。該布告于1982年在琶塘村村民處被收購入藏。
新四軍在徽州集結,集中進行組編點驗和軍政訓練,吹響了東進抗日的號角,對皖南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中國抗戰史和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睹此布告,讓更多的人能夠感知徽州那段熱火朝天的抗日救亡史,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當年新四軍將士與村民的魚水情。研讀布告內容,可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重溫當年新四軍的愛國愛民情懷,紀律嚴明、不傷百姓一分一毫,與徽州軍民和諧,紅色革命傳統因此得以繼承。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