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在安徽師范大學的號召與組織下,作為一名心懷教育理想的大二師范生,我自愿報名參加了赴黃山市黟縣碧陽鎮古黃村“陽光之家”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短短十五天,這片土地和這里的孩子們便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當時,我觀察到村里的孩子多為留守兒童,暑假缺乏有效看護和引導,或閑逛,或沉迷手機,身心健康和安全存在隱患。而“陽光之家”的設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安全、有益、充滿關愛的成長空間,這讓我深受觸動,也堅定了我持續服務的決心。
懷著這份初心與責任,今年7月10日至24日,我作為隊長,帶領19名同樣懷抱熱忱的同學,再次踏上古黃村的土地。此行,我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也更深沉。
在古黃村黨支部與黟縣關工委的全力支持下,我們的實踐活動得以深入、扎實開展。村黨支部和黟縣關工委不僅提供了場地保障和資源協調,更在精神上給予我們巨大的鼓舞。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村里的老黨員程根來老師傾力相助,不辭辛勞地為我們搜集整理當地祠堂、族譜等文化資料。他還積極聯系中共黟縣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王娜姍同志,為團隊師生和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深刻的紅色故事會,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團隊緊密結合師范專業特長和當地留守兒童成長需求,精心設計并實施了涵蓋紅色研學、特色課程、心理關懷、家訪調研等內容的系列活動。我們力求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孩子們播撒知識的種子、點亮心靈的明燈、筑牢安全的防線。
實踐的點滴中,孩子們的變化最令人欣慰。二年級的小寧令我印象深刻。去年初見時,她靦腆內向,常常獨坐發呆。我曾與她約定,來年再見。今年開班首日,她便以燦爛的笑容和身旁的新朋友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她的轉變,正是我們去年播下的關愛與陪伴的種子悄然萌發的結果。目睹這樣的成長,我深切體會到教育工作的深遠意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陪伴、人格的塑造和希望的點燃。
十五天的時光轉瞬即逝。7月24日返程時,回望漸行漸遠的古黃村,它在我心中卻愈加清晰厚重。如果說去年的古黃村是一幅需要用心解讀的畫,今年的它更像一位可以促膝長談的老友。我既見證了去年種子的萌芽,也看到新的種子正在播下;既目睹了他人的改變,也清晰感知到自己的成長。原來有些相遇,從來不是為了告別,而是為了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更深刻的印記。
值得一提的是,7月20日,我收到了黟縣關工委頒發的1號證書。這份證書既是對我的肯定,更是一種鞭策,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師范生、作為教育領域年輕一代所肩負的重任。它像一盞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讓我明白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間,而是日復一日、潤物無聲的堅持。
古黃村的經歷,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陪伴與成長的引導。在那些留守兒童的眼中,我看到了對陪伴的渴望,對知識的向往,這令我更加堅定了投身基層教育的決心?;鶎咏逃拖褚黄瑥V闊的田野,雖然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播撒下愛與希望的種子,用心呵護,就一定能收獲成長的喜悅。我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無數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匯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改變的力量。我愿做那束照亮基層角落的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滿腔熱忱,陪伴更多孩子成長,讓他們在愛的滋養下,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因為我堅信,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關乎著一個家庭的希望,更關乎著祖國的未來。而我們這些教育路上的追光者,終會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出屬于教育的精彩篇章。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