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陽迎貴賓,愛心彌漫行知園。2022年11月16日,歙縣行知小學第十屆“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頒獎典禮暨上海愛心人士捐贈儀式在學校行知廳舉行。“夢縈徽州,感懷父母教育情;愛灑陶園,樂為行知筑夢人”這是歙縣行知小學全體師生對學校名譽校長許唯物先生十年捐資助學善舉的真誠評價。十年愛心助力,十年發展奮進,回眸十年,初心使命未改,溫暖感動無限。
歙縣行知小學是在名譽主席宋慶齡的親切關懷下,由陶行知先生的摯友、同鄉許士騏先生于1947年創辦的,是全國最早以“行知”命名的學校。在行知小學的創辦和后續發展過程中,許士騏先生傾其所有,竭盡全力,支持行知小學的辦學,與行知小學結下了深厚的感情。1953年縣政府接辦后,許先生還常常通過書信,關注和支持學校的發展,每年“六一”前夕都要寄一些書籍給學校,每次回鄉,都要到行知小學看望師生,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
晚年的許士騏先生,每次回鄉都由兒子許唯物陪同,到學校走一走,看一看,許唯物先生深知父親與行知小學的情緣。父親去世后,許唯物先生每年來到歙縣,都要到行知小學看望師生。
許唯物先生為紀念父母追隨陶先生普及教育的思想,更為了促進父親創辦并牽掛一生的行知小學的發展,2011年在其夫人孫慧的支持下,成立了“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每年拿出兩萬元人民幣,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師德優良、教學成績優異的老師,廣大師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校發展逐年向好,社會滿意度日益提高。?
許唯物先生只是上海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月工資并不高,平時生活非常節儉,每次到學校,穿的總是普通的夾克,提的永遠是那個環保帆布袋。可對于行知小學他卻非常慷慨。他總是說:“老師的事是最大的事,讓老師安心辦公,才能教育好學生。”在一年冬天來到學校,看老師在辦公室用暖手寶捂手,他馬上聯系上海愛心人士捐贈了一批空調;學校老廣播系統出故障,他想辦法捐錢來解決;教師為了錄制一節精品課東奔西跑,他又同上海愛心人士一起,捐建了一間錄播教室;為了豐富學校的文化生活,他聯系陳浩銘先生捐資創建了“號鳴管樂隊”……
“我做得很不夠,和張桂梅比起來我做的太少太少。”這是許唯物先生掛在嘴邊的話。他從不宣傳自己的所作所為,但他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感染著他身邊的許多人:姜崢嶸先生、車志濤先生、王仁軍先生、陳浩銘先生、舒婷女士、楊建偉先生、許文嘉女士、蘇緯先生、蔣榮瑞王蓉蓉夫婦、胡康華先生……一個個慷慨解囊,一份份愛心匯聚。到目前為止,上海愛心人士共捐款91.601萬元,其中許唯物及其家人捐資25.2萬元,還同愛心人士捐助了空調、鋼琴、圖書、電子琴、筆記本電腦等大批教學物資,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2019年4月,許唯物先生和夫人攜女兒女婿外孫一起來行知小學參加愛心捐款活動,明確表示:讓女兒接過愛心接力棒,把這件有意義的事繼續做下去。
2022年11月16日,在第十屆“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頒獎典禮上,許唯物先生和歙縣行知小學又簽下了第二個十年的“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協議,這份愛和溫暖在延續,行知小學未來可期。
??
“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陶行知先生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許唯物先生非常關心行知小學教師的成長,他認為一所好學校必須要培養一批好教師。于是,在他的努力下,我校與上海進才實驗小學結成友好學校。
2014年,又與云南楚雄開發區實驗小學聯誼,每年安排部分骨干教師、中層領導干部到上海、云南學習,學習上海、云南的先進教學、管理經驗。后來,我們從觀摩者轉為參與者,每個學期都會安排教師參加“滬滇皖”聯合校際教研活動,同課異構、經驗交流、班主任論壇、德育講壇,通過授課、學習、交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2016年開始,皖、滬兩地交流由教師拓展到學生,每年11月,我們派出近30名學生到上海進才實驗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研學活動;次年4月,我們迎接上海的30名同學來校學習一周,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在交流學習中茁壯成長。
歙縣行知小學地處城鄉結合部,是政府指定的進城務工子女接收學校,學校存在大量留守兒童。許唯物先生始終秉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理論與平民教育思想,他認為當前面臨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平民教育思想有相似之處,學校要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因此,除了關注品學兼優學生的同時,許唯物先生特別關注學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通過他的聯系,中共上海申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全體黨員慷慨解囊,以行知小學已設立的“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名義新增留守兒童助學幫困項目,由黨員志愿結對募捐資助家庭貧困或品學兼優的留守兒童。每學年資助2名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長大后回饋社會。
汪慧同學是一名單親孩子,家庭困難,學校將她確定了幫扶對象,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時,她因為沒有電腦、手機,無法很好地進行線上學習,得知這一情況,中共上海申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書記王仁軍先生為其購置價值5000元的筆記本電腦一臺,委托學校交給她,解決了孩子的后顧之憂。每次來歙縣,都要到留守兒童家中走一走、問一問,當看到一位孩子做作業沒有臺燈,馬上購置一盞送到孩子家中……
余泓同學是歙縣行知小學首屆“許士騏·貝聿玿教學獎”的獲獎者。2019年,余泓同學以黃山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她第一時間來到行知小學看望老師,并打電話給資助自己的許唯物爺爺,向他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感謝他的無私資助,正是因為他的鼓勵才讓她不斷進步,勇攀高峰。聽都這樣的消息,許唯物先生激動不已,感慨萬分。他在之后的幾屆頒獎大會上,都叮囑行小學子要向余泓姐姐學習。
許唯物先生還經常和學生保持通信,無比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將來的志向,在給洪亦凡、鄭徽音、桑莫嵐等同學的回信中寫道:行知小學有許許多多的好同學,你們是大家的代表,是我們的驕傲……你們的信鼓勵我也要不斷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和大家一起共同進步。這就是孩子們心中慈祥有愛的許唯物爺爺。
??
“創造藝術之環境就是指----我們要教整個的環境表現出藝術的精神,使形式與內容統一起來。”從陶行知的這句名言中,我們不難看出教育環境創設的重要性。歙縣行知小學是一座花園式的學校,校園內綠樹成蔭,教學樓錯落有致,學校結合校園布局整體設計校園文化,無論是教室的布置、廊道的文化以及功能室的建設等都融入行知的元素,那濃郁的“陶味”撲面而來,讓人沉浸其中。
2019年10月,許唯物先生為了讓孩子銘記歷史,讓孩子接受愛國主久教育,聯系旅居上海的歙縣人汪觀清先生,帶領上海20多位名畫家創作了100位在黨史上功績卓著且具有代表性的先烈、英模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重點介紹了他(她)們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圖文并茂。許唯物先生第一時間將這組畫作制作成電子稿傳給行知小學,設置了“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展廳”,為全校師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平臺。
近些年,學校先后在求真樓前樹立陶行知半身塑像,塑像兩邊的護欄上雕刻的就是陶行知的名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學校的紅樓設置“行知堂”,堂內按照“愛生親民、敬業奉獻、求真務實、進取創新”四大版塊設計,主要講述了行知小學的辦學歷史、許唯物先生十多年來對學校的助學影響以及近些年學校爭創行知特色的做法。在“行知堂”右邊建了“?園”,園中增建了“素娥亭”,亭邊擺著一些古石桌、石凳、石條,四周墻上布置的是陶行知的歌曲、名言、詩詞。學校還建有“行知廳”“行知書屋”“行知之聲廣播站”“愛國主義教育長廊” “行知長廊”“閱讀長廊”“科技長廊”等,它們正“潤物無聲”地影響著行小學子們。
學校還從《陶行知歌曲100首》中,選取了40首,編印成《陶行知歌曲》口袋書,在集會、課上、課間、課余傳唱。《我是中國人》《每日四問》《今天》《手腦相長歌》……歌詞通俗易懂,旋律悠揚動聽,歌聲回蕩在行知小學的上空,刻在行知小學孩子們的記憶里。
歙縣行知小學是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以“手腦并用,求真育人”為校訓,圍繞“三園(學園、樂園、家園)”為辦學目標,形成“團結守紀,善教樂教”的校風、“師陶授漁,求實創新”的教風、“勤學好學,會學博學”的學風。
近年來,學校在創行知特色,走素質教育之路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中西部教育顧問學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全國優秀示范家長學校、全國雛鷹紅旗大隊、安徽省最美校園書屋;安徽省文明校園、省家教名校、省學陶師陶先進單位、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學校、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市文明校園、市平安校園、市綠色學校;縣級“巾幗文明崗”,縣級“經典誦讀示范點”,縣級“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縣科技創新培育獎”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現有教師91人,40個教學班,1635名學生,其中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30余人。行知教師團隊業務水平精湛,教學成績顯著,有4人被評為市級“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有8人獲市“教壇新星”“教學新秀”稱號,1名教師被縣政府授予“專業拔尖人才稱號”,多名教師榮獲市、縣級“最美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稱號。教師在各級各類的論文、優質課、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微課等比賽中屢屢獲獎,教學論文在《生活教育》《黃山教育》《創新作文設計》《小學數學教學參考》《小學語文教師》等雜志發表。
行知學子也不負眾望,在省、市、縣各級體育、藝術、科技創新、非遺傳承、講故事、征文、憲法知識等比賽活動中獲獎無數。尤其是在2020年、2021年的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學生作品連續兩年獲得黃山市一等獎、安徽省二等獎,學校還被縣政府授予“科技創新培育獎”;在歙縣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講故事比賽中,我校選手連續三年獲得一等獎,并代表縣里參加市級比賽,其中劉辰旸同學還曾代表黃山市參加省賽,獲三等獎。
十年回望,紙短情長,許唯物一家和上海愛心人士的無私捐助,溫暖和激勵著一批批的行知學子向上向善,也影響和推動著一代代的行小教師篤學治學。作為行知人,我們理應感懷許唯物先生的教育情,把愛灑滿陶園,努力做行知學子的筑夢人,我們期待下一個十年的精彩。相信歙縣行知小學的未來充滿陽光、希望和溫暖。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