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安徽南陵小伙何玉會為了愛情,到黃山太平湖不通公路的麻川村翟美珍家入贅,卻未曾想到2年后,妻子產后中風,癱瘓在床,他又被岳母處處刁難排斥,只得懷抱2歲的女兒返回南陵。岳母病逝、妻子病重、岳父年老體弱,何玉會摒棄前嫌,毅然回到了妻子身邊,細心照顧她和岳父,用真情用行動支撐起了整個家庭。
始于愛情,義無反顧去太平
何玉會是蕪湖市南陵縣人,1993年來黃山市黃山區龍門鄉務工,結識了麻川村姑娘翟美珍。翟美珍是家中獨女,父母不愿其遠嫁他鄉。為了愛情,何玉會不顧父母反對,入贅到翟美珍家。1994年初兩人踏入婚姻的殿堂。當年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千金”,一時間成為街坊鄰居羨慕的對象。
誰知幸福生活才剛剛拉開帷幕,妻子卻在月子中患產后子癇癥,高燒不止,雖經搶救,生命無恙,但雙腿漸漸失去知覺,不能行走,岳母因妻子病情執意要將他掃地出門。無奈之下,他只好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回到南陵老家。
1997年,岳母因病去世,岳父年老體弱,翟美珍家因無勞力,沒有任何收入,為了治病生活,早早把茶山、竹山低價轉讓,雖解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迫于生活的壓力,岳父只好前往南陵請求何玉會回家。兩年多來,何玉會在老家南陵勤勞肯干,生活得不錯,不僅一人負擔起女兒的生活開支,還存下了3萬多元積蓄。他心中時刻惦念著遠在龍門癱瘓的妻子,可是自己已被趕至千里之外,對妻子的想念只能埋藏心中。岳父的登門讓他的思想又波動起來。何玉會想到如今妻子重病臥床不起,岳父又年老體弱,家中生活舉步維艱,若是無人照料,肯定難以維持生計。于是他隨岳父返回一貧如洗的家中照顧親人。
終于責任,撐起寒舍一片天
回來容易生活難。兩年多時間,家中生產資料基本被流轉了。為了維持生活,他找到村委會請求幫助,村委會說服鄉親以原價讓他贖回了被流轉的山場、茶園。白天他將妻子交給岳父照看,自己在地里干點農活兒。晚上他精心照料妻子,幫她擦洗身體,說些寬心的話兒開導安慰她。閑暇之時,推著妻子到湖邊散散心,。
時間慢慢推移,他發現妻子有時出現了精神恍惚的癥狀,受不得刺激,于是他背著妻子,劃小船通過當地唯一出村的一條水路,前往附近縣城檢查治療。那時還沒有“新農保”,治療全靠自費,一年的醫療費用要好幾千元,本就承擔著不小的經濟壓力的他,依然毫不猶豫地決定要為妻子治療。
“屋漏偏遇連夜雨”,2010年初,岳父突發高血壓中風,臥床不起。一個是年逾古稀突發疾病急需照料的老岳父,一個是沒有行動力需要日夜陪伴的妻子,突遭變故的壓力使他喘不過氣。此時看病雖已有“新農合”可以報銷一點,但自己還是要承擔一部分費用。家中茶葉、毛竹一年不過萬把塊錢收入,除去治療早已所剩無幾,沉重的負擔使這個鐵打的漢子流下了無奈的淚水。妻子看見躲在暗處偷偷抹眼淚的他,勸他說:“我知道如今是我們一直在拖累你,你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你還是不要管我了,帶著女兒回去吧!”他抱著妻子,堅定地說:“你是我的妻子,是我今生認定的親人,我怎么能放任你和岳父不管呢?那么多的困難都走過來了,又怎么能這樣輕易被打倒。只要你們在我身邊,一家人齊心協力總會渡過難關的。”
2012年春,岳父病故,臨終時他拉著何玉會的手哽咽不止。岳父去世后,何玉會對妻子更加體貼,他發現妻子因長期臥床,腿部肌肉萎縮。于是每天在忙碌的農活結束后,堅持為妻子按摩、捏腿,扶著妻子下床鍛煉行走能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真情照料下,在床上躺了23年的妻子,如今居然已經能夠扶著墻壁或拄著拐杖移步。他看到了希望,堅信奇跡能夠發生,盼望總有一天妻子能夠站起來。他笑著說:“以前困難的日子沒能打倒我,現在和今后依然不可能壓垮我。”
善心善行,感恩回饋報鄉親
何玉會的付出讓他得到了眾多回饋,但他始終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鄉親,回饋社會。他所在的村民組位置偏僻,居民分散,使得鄰里之間聯系起來十分困難。由于當地水網交錯,村民們坐船出行十分不便,這些困難他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4年,他當選為村民代表,向村委會提出建議,爭取到了項目資金,為村民組600多米道路進行了硬化,新建了一座石橋,使兩側20多戶村民連成一片,還新建了一個小碼頭,解決了10多戶村民船、艇停泊難和出行難的問題。為保證工程質量,何玉會經常在施工時認真監督、出謀劃策,被鄉親夸作“心系村民的好代表”。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做這些好事幫助大家呢?他回答道:“從前我不在家時,我妻子一家生活困難,是鄉親們在平日里盡可能地幫助,后來我回來你們也未曾加價讓我贖回物資,這些雪中送炭的恩情我一直銘記于心。如今大家信任我,選舉我成為村民代表,我也一定不辜負大家的信任,肩負起代表的責任,能幫助大家的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去做!”多么樸實的語言,講出了知恩圖報的中國傳統美德。
此外,他還當上了村里生態護林員,每到防火期,他就駕著自家小船,沿湖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倡導文明祭祀,嚴防火災隱患,自他承擔護林員以來,本組從沒有出現過火情隱患,為麻川村連續20多年無森林火災做出了貢獻。何玉會還經常主動幫助村里空巢老人代購糧食、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每次前往集鎮購物時,他都會細心地拿紙記錄下每位老人所需要的物品,防止錯帶或漏帶。每次開著小船挨家挨戶送物資的時候,他都會認真地檢查糧食蔬菜是否完好、物品有沒有過保質期,沒問題才放心交給老人。2017年開始,他主動參加每年的無償獻血。有村民不解他為什么每年都這么堅持,他回答道:“家中有生病的親人所以更能理解疾病對一個家庭的拖累有多嚴重,獻一些血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如果這份愛心能夠幫助到他人解決眼下的困頓,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何玉會主動挑起了全組房前屋后、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整治的重任,他不畏艱辛日復一日地開著自己的小船,拿起擴音喇叭積極參與防控宣傳,村民也積極配合他完成工作,待在家中,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村委會表揚他,他說:“這些年,鄉里和村委會給我的幫助太多了,應該是我謝謝你們才對。我雖是一個普通的村民,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是我一定會積極響應鄉村號召,盡自己所能完成組織交辦的任何任務。”
鄉村兩級在了解何玉會的感人事跡和家庭困難后,經常利用獎扶資助等政策補貼幫助何玉會一家。每年進行困難慰問1000多元,給他安排了生態護林員每年工資7000多元,保潔員每年工資5000多元。經過鄉村兩級對他大力幫助,何玉會的生活也日益改善,他追求美好生活的勁頭更足了。
面對臥病在床的妻子,他始終不離不棄,悉心照料二十余載;面對重重困難,他沒有低頭,自強不息;面對關心和關懷,他倍感珍惜,真情回饋。何玉會2015年當選為孝老愛親類“安徽好人”,2017年當選第三屆黃山市孝老愛親類道德模范,同年榮獲“黃山市最美家庭”榮譽稱號,2021年獲優秀村民代表。何玉會用自己的情和義踐行著一個丈夫的責任,詮釋了新時代黃山兒女的高尚品格。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