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与性动交xxⅹxx,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人不卡,欧美日韩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黃山市抗擊特大洪災紀實

2024年07月02日 11:23:04 | 作者:舒俊 來源:黃山在線
|

這是一場來勢洶洶的大戰,這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大考。

自6月19日入梅以來,黃山市持續遭遇強降雨侵襲,特別是20日、23日、28日輪番遭遇特大暴雨,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緊要關頭,省、市主要領導奔赴一線、靠前指揮,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調度部署;全市各地各部門以“汛”為令,迅速反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到崗到位、沖鋒在前;駐軍部隊、軍分區、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隊伍、公安干警和民兵預備役緊急馳援、挺身而出、晝夜奮戰;廣大干群奉獻愛心、積極援助,受災群眾奮發自救、守望相助,共同構筑起抗洪救災、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聞“汛”而動,與暴雨賽跑

預警!預警!預警!

6月20日6時10分,黃山市氣象臺變更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當日7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將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5個半小時后又將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當日15時,市減災救災委員會將市自然災害救助三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

入梅以來,全市平均雨量遠超常年梅雨期總量,達626毫米,208個雨量站中一半以上超600毫米,超3/4的雨量站單日雨量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最大雨量點歙縣昱嶺關1077.8毫米;歙縣、休寧、屯溪國家站日降雨量均破歷史極值,歙縣、黟縣部分站點1小時雨量為有實測記錄以來首位,7個區縣均有小時雨強突破歷史極值的區域站。

防汛形勢嚴峻,應對責任如山。

20日晚,全省以案為鑒以案促改除隱患保安全護穩定會議結束后,時任省委書記韓俊,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立即趕到黃山市,深入受災較重的歙縣現場指導防汛救災工作。夜幕中,韓俊、王清憲踩著泥水走上練江大橋,仔細察看水情,詳細了解汛情災情、防洪救援、群眾安置等情況,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巡查看守,及時消除風險隱患。韓俊強調,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繃緊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樹牢底線意識、極限思維,堅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一切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

面對災情,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沉著應對、緊急調度、高效指揮,主要領導在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應對機制,開展全市緊急動員、決策、部署。“要以嚴的要求、實的作風推動防汛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級領導干部要下沉一線、靠前作戰,確保全市人民安全度汛。”這是市委書記凌云在6月20日上午召開的全市防汛工作視頻調度會上發出的總動員。當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毅調度并實地督導全市防汛工作時提出要求,“要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應對措施,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強降雨,黃山市迅速成立指揮協調、預報預警、防洪調度、物資保障、通信保障、醫療防疫、交通保障、督導檢查等9個專項工作組,并派出工作組赴各區縣督查指導防范應對工作。19日至20日,在24小時內,市防指根據汛情變化,及時發布山洪、地災等各類預警信息198次,發送提示短信400余萬條,迅速“叫應”市縣鄉村四級防汛責任人,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戶到人。

防汛搶險救災的沖鋒號嘹亮地吹響。省政府分管領導及時協調防汛救災力量,帶隊深入受災嚴重的歙縣紹濂鄉指導搶險救援工作。市委書記凌云,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毅30余次進行防汛會商研判,深入防汛救災一線親自督導、親自指揮、親自協調。建立市級負責同志包保聯系區縣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機制,21位市級負責同志分7個組一竿子插到底,包保區縣、鄉鎮、村;101家市直部門、駐黃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全覆蓋駐點包保鄉鎮,發動市、縣(區)直機關及駐黃單位黨員干部1.3萬余名下沉包保村(社區),組織近千支黨員救援隊、223支青年突擊隊、1萬余名志愿者、民兵隊伍和專業搶險救援力量,與基層黨員干部共同做好防汛救災、清淤消殺等工作。他們不懼危險打通生命通道、身先士卒消除信息孤島、爭分奪秒輸送救援物資、夜以繼日堅守防汛崗位,凝聚起同心抗洪救災的強大力量。

截至6月30日,全市出動各類救援人員40萬余人次、應急救援車輛5000余車次、舟艇162艘次,逐門逐戶疏散營救遇險被困群眾8500余人,累計緊急轉移安置17.4萬人;搶通受阻道路346條,恢復通水自然村組242個;修復退服基站1283個、搶通通信線路664.7公里。

“徽山路出現邊坡塌方,請求盡快處置。”“花山路有樹木倒伏,存在安全隱患。”6月20日早晨5時20分左右,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的接警電話開始變得密集,到11時50分,共接報抗洪搶險、排水排澇警情64起。當天上午,由于陡漲的江水倒灌,中心城區多路段路面出現積水,部分區域引發次生災害,交警部門第一時間現場指揮疏導交通,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周邊鄉鎮支援!壘高長堤!”6月20日20時許,大雨滂沱,月潭水庫水位不斷上漲,隨時可能漫過堤壩,距離月潭水庫極近,且地勢低于堤壩高度的休寧縣溪口鎮石田村或許會成為江水過堤后最先抵達的區域。面對險情,休寧縣迅速研判,縣直多部門和周邊兄弟鄉鎮第一時間選派精銳力量300余人星夜馳援。堤壩上,縣鎮村干部和當地群眾緊急填裝沙袋加高堤壩,一場搶險突擊戰迅速打響。石田村村民黨員吳光榮主動請纓,一包沙袋約40公斤重,他扛一包壘上堤去,大約只需30秒,他說,多壘一袋,村莊就多一分安全,身后是全村10個村民組近2000名村民,守住了堤壩,就守住了家。從當天晚上到次日17時,干群奮戰21小時,硬是肩扛背馱讓石田村1650米長的護堤“長”高了40厘米。

“我們這里的變壓器和電線桿快被洪水沖倒了,你們趕緊過來看看。”6月20日17時,祁門縣金字牌鎮供電所的值班電話響起,接到村民求助后,供電所所長孫照鈞立即帶領6名同事,冒雨趕往現場,連夜協商搶修方案。次日早晨6時20分,孫照鈞和同事又冒雨進村,重新架設新的變壓器和供電線路,到15時58分,經過近1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供電范圍內80余戶村民全部恢復供電。顧不上休息,孫照鈞與同事又奔赴下一個保電現場。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排澇除險、清理路基塌方、搶通國省干線和農村道路、搶修電力線路和通信光纜……6月20日12時起,我市以黨員干部為主體的900多支應急搶險隊伍奔赴一線開展防汛搶險工作,全力守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緊急救援,為生命護航

這一次,雨量之猛、漲水之急、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暴雨導致河道水位快速上漲,漁梁站點水位最高時達118.46米,超保證水位2.96米。

6月20日18時,歙縣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一級;半小時后,歙縣啟動城區防洪一級響應。

連夜調度、緊急研判、上傳下達、轉移群眾,從省到市、縣、鄉、村……那一夜,多少人徹夜未眠。

21日凌晨,市委書記凌云、市長何毅在歙縣主持召開會議,部署防汛救災工作,要求“做好群眾避險轉移工作,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加強力量調配,落細落實包保責任,進一步充實物資、設備、人員力量,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

受強降雨影響,位于深山中的歙縣紹濂鄉小溪村,一度交通中斷、斷水斷電、通信不暢,成了一座“孤島”。“昨天水漲得太快了!我們第一時間上報情況,聯系各村干部通知村民轉移。沒想到,幾分鐘后信號就斷了,我又挨家挨戶去通知。”6月21日上午,小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項克明回憶道,“我自己差點被水沖走了。”

睡著的村民,被喊醒了;被困的癱瘓老人,被背到安置點……防汛救災一線,廣大基層干部時刻牢記使命,關鍵時候果斷撤離轉移危險地帶群眾,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

洪水來襲,一邊是鎮村干部和志愿者帶領群眾不等不靠、自救互救。另一邊是人民子弟兵和社會救援力量紛紛開赴受災地區,并用直升機挺進“孤島”運送物資。6月21日下午,在小溪村小溪中心小學教學樓頂,救援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幾圈后平穩降落,為臨時安置點群眾及附近村民送來了急需的水和食物。“從21日上午到22日中午,我們飛了7個架次,給小溪、清溪等4個村送去發電機、泡面、礦泉水等物資。”安徽漢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澤芳接到省應急管理廳通知,緊急馳援歙縣受災地區。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大型機械開到了小溪村塌方嚴重的地段;消防救援隊帶來了衛星信號;黃山移動工作人員抬著25公斤的大箱子翻過塌方處、徒步前行,為村民送來了手機網絡。

物資運送、道路疏通、電力搶修、通信恢復……消防橙、迷彩綠、公安藍、志愿紅……奮戰在各條戰線的救援力量,爭分奪秒打通“生命通道”,水退了、電來了、信號有了,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

雨聲就是哨聲,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

6月20日晚,相隔近28公里的歙縣王村鎮和屯溪區之間,一場緊急護送在雨中上演。當晚10時左右,歙縣王村鎮一名八旬老人心臟病復發,急需前往市人民醫院救治,但由于持續暴雨,汛情嚴重,從王村鎮前往市醫院途經的篁墩2號橋積水嚴重,難以通行。(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接到求助電話后,屯溪區屯光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汪晟當即安排護送車輛、做好護送保障、借來擔架、蹚水前行,在鎮村干部、藍天救援隊、執勤交警的齊心接力下,老人被安全護送至醫院。

疾風驟雨中,一支支“逆行”的救援隊伍連夜出擊保民生,一個個堅毅的身影,匯聚起戰勝風雨的力量。

轉移安置,護百姓周全

“快點,再快點,馬上轉移。”以最快速度轉移安置群眾,人民安危高于天!

大汛面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務、重中之重。

黃山風景區各片區指揮長靠前指揮,各綜治組及機關各部門迅速行動,堅守如松。6月20日,玉屏索道因暴雨臨時停運,溫泉綜治組立即組織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為游客提供飲用水、食品和臨時休息場地。當聽說有游客被困游道,片區黨員立即趕往游客身邊,緊緊抓住游客的手臂蹚過積水,130余名游客被安全轉移。

同日,洪水肆無忌憚地涌進歙縣王村鎮八村村文川村民組,8分鐘漲4米,人員被困、農房被淹、道路阻斷、橋梁被毀,情勢萬分危急。王村鎮人大副主席方曉煒第一時間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排查,安全轉移19戶56人。

與“汛”比速,機關單位黨員、社區工作者、基層干部在搶險救災一線當尖兵、打頭陣、挑重擔,甘當人民群眾“撐傘人”。6月23日10點多,徽州區富溪鄉碣石村黨支部委員謝祥興正在村里轉移村民,接到同事電話稱,有一名此前已經轉移到安置點的90多歲老人回家拿東西,被困在家中,需要救援。接到電話后,謝祥興立即趕往老人家中。當時河道里的水已經漫到路上,且水流很急,謝祥興找來繩子綁在身上,蹚過齊腰深的洪水救出老人。

同一天,隨著暴雨持續,水位不斷上漲,黃山區譚家橋鎮長羅村主干道很快被水沒過,部分農戶家中進水,村黨總支書記劉和滿迅速組織挖機、皮劃艇等對被困群眾進行救援。救援中,劉和滿發現暴雨中有一輛乘坐3人的小轎車順著洪水漂流而下,他立即調動附近的兩臺鏟車涉水截停,人員和車輛獲救。傍晚,洪水退去,這時大家才注意到劉和滿顫抖的右手,原來在轉移人員的過程中,他因為誤跌進水坑導致右肩骨裂,而他只是讓同行的衛生院工作人員簡單處理后便忍著疼痛繼續帶領大家抗洪搶險。在鎮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長羅村無一人傷亡。

為轉移被困群眾,頭戴頂燈、穿上救生衣、坐上皮劃艇,高斌6月20日晚在近2米深的水里不知穿梭了多少個來回。從當天凌晨5點到22時許,從偏遠山區到歙縣主城區,歙縣山越應急救援隊隊員高斌腕上的手表顯示他已經行走了31564步。“哪里需要,我們就去哪里!”高斌說。防汛一線,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黃山藍天救援隊、屯溪區城市獵人救援隊、休寧老兵應急救援隊等社會力量協作奮戰,在洪水中穿梭,擎起生命的方舟。

受災群眾的生活安置讓市委市政府最為牽掛。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時治療、有衛生防疫,是每個集中安置點的基本條件。

“開飯啦!”6月23日中午,在徽州區呈坎鎮楊干村臨時安置點,160余名安置村民圍坐在餐廳,吃著熱騰騰的午餐。“我們在這里吃得很好,每天都是四菜一湯,工作人員貼心服務,讓我們感覺像住在家里一樣!”安置群眾滿意地說。該安置點共有200個床位,水電齊全,除提供一日三餐等日常生活需求外,還配備有醫護、志愿者、治安等人員,確保轉移群眾生活無憂。同一時間,在歙縣深渡鎮大茂社區,一處農家樂變身群眾安置點,70名提前轉移避險的村民正在這里安心用餐。農家樂老板凌杜寒是大茂社區的一名普通黨員,6月20日開始,他主動將農家樂提供出來用于安置受災群眾,還自費請了4名服務人員為轉移群眾做好后勤保障,讓轉移群眾在臨時的家也能感受到溫暖。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次次緊急出動,一趟趟向險而行,各地集中一切力量轉移受災群眾,只為守護百姓安全。

軍民連心,譜魚水深情

暴雨傾盆、洪水暴漲、河水倒灌、路斷橋毀、山塌地陷、險情頻發。受災地區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重大威脅!危急關頭,解放軍來了,武警官兵來了,消防救援隊來了,一群“最可愛的人”用堅實的臂膀筑起堅固的堤壩。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在黃山市防汛最吃緊、最關鍵時期,火箭軍某部官兵連夜馳援,第一時間應急搶險。6月20日晚,在一處受災村落,河水漫過河堤,部分民眾被洪水圍困,水流湍急,救人刻不容緩。綜合研判后,該部官兵乘坐沖鋒舟挺進洪水,駛入被困群眾家中,成功救出2名行動不便的老人。“看到解放軍來了,懸著的心就放下了。”受救助的老人說。

連日降雨導致休寧縣榆村鄉境內出現多處道路塌方,隨時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火箭軍某部得悉情況后,立即派出50余名官兵組成突擊隊緊急馳援。一到現場,官兵們迅速掄起鐵鍬、鐵鑿等工具,和地方各界救援人員一起開挖泥土、疏通溝渠,不到半天時間,就將30米長的排水溝清理疏通完畢。

歙縣紹濂鄉古祝村因地處偏遠,沿途塌方較多,成了全縣最后一個“孤島村”。6月23日,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冒雨向古祝村挺進,全力搶修道路。因為連夜降雨,前一天已經打通的路段發生二次塌方,官兵要再次搶通。雨越下越大,經過10個小時的奮戰,清理了20余處塌方點,當天16時50分許,隨著挖掘機的鏟斗高高揚起,最后一個塌方點的最后一方土被清出,通往古祝村的唯一一條道路成功打通,守在村口的群眾連連揮手向人民子弟兵致謝。

短短4天之內,歙縣漁梁壩兩次超過保證水位,6月23日,強降雨殺了個“回馬槍”,洪水再度倒灌城區。越是艱難時刻,越顯責任擔當。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力組織下,23日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協調駐地火箭軍、黃山軍分區、省武警機動隊伍、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以及社會救援等軍地力量,近200人的先行隊伍迅速集結,晝夜兼程馳援歙縣清淤、排水,與暴雨拼速度,與洪水搶時間。

“水不退,我們不退。”轉移、救援、搶險……哪里有急難險重,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洪水退去,大量淤泥覆蓋、垃圾堆積,清淤難度增大。6月29日,火箭軍駐軍某部、武警官兵及當地干群、志愿者等千余人開赴此次洪水重災區歙縣森村鄉皋徑村,開展“軍民千人災后清理大會戰”,幫助當地群眾開展災后自救,重建家園。當日,火箭軍和武警官兵還分赴紹濂鄉小溪村、清溪村、和平村開展災后清理。

官兵們奮戰在防汛救災一線,群眾把守護自己家園的子弟兵當成最親的人,送水送飯,一同戰斗,軍民心連心,共譜魚水情。

守望相助,聚磅礴力量

汛情面前,凝心聚力,共克時艱。

市人大常委會號召全市人大系統黨員干部職工和各級人大代表全力投入防汛救災、恢復重建等工作,以實干擔當落細落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市政協發出《致全市政協委員的一封信》,號召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投身搶險救災、民生保障、災后恢復各項工作,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貢獻政協力量。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響應,以不同方式參與到抗洪搶險救災中,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面對新一輪強降雨,市委組織部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中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確保群眾生命安全。災情面前,黃山市發揮5200余個鄉村網格黨組織作用,到組到戶開展分片包保,組建黨員先鋒隊、防汛救災突擊隊900余支,發動黨員干部2.6萬余名,帶動社會志愿者1.5萬余名共同參與預警監測、危險區域排查、抗洪搶險救援、轉移安置群眾等各項工作,在防汛一線筑起一個個“紅色堡壘”。

12小時內降雨量達282毫米,山洪暴發,河水暴漲。6月20日凌晨5點多,休寧縣榆村鄉太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唐甘仙連續收到市、縣兩次預警信息,接到上級緊急撤離指令后,鄉村兩級黨員干部迅速組織群眾轉移避險。截至當天上午9時,太塘村妥善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30戶340人,應轉盡轉、不漏一人。當天13時許,一村民房屋倒塌,所幸全家人安然無恙。“主要是村黨支部書記通知得早,不然后果無法想象。”村民胡勝春回憶起那一幕仍有些后怕。

在歙縣王村鎮橫聯村,洪水致使道路嚴重損毀,村黨總支委員劉慶美自愿讓挖機把自家老房子推倒,開辟出一條新救援道路。黃山區龍門鄉輪渡村最偏遠的竹棵組對外唯一道路發生塌方,鄉黨委委員、輪渡村聯村領導王雯帶領4名鄉村干部組成一支水上應急救援小分隊,“希望之舟”在湖面上航行,受困群眾得以安全轉移。黟縣漁亭鎮考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穎芳一邊輸液一邊堅守,帶領黨群清理落石、疏導交通。“書記把他的雨衣給我披上,背著我就出門,蹚著水把我送到了小區高處。”提及社區黨支部書記詹春暉背著自己轉移,屯溪區昱西街道黎陽街社區的馬京萍奶奶說,社區干部讓她感到“很溫暖”。

根據省、市委組織部統一部署,各區縣選派的第九批選派干部陸續派駐到村。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第九批選派干部到村后迅速進入戰斗狀態,就地轉化為“防汛應急小分隊”,與第八批選派干部在防汛一線進行了一次“特殊的交接”,用實際行動做好“開門第一件事”。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高高飄揚,黨組織挺起了主心骨,廣大黨員吹響了“先鋒號”。全市各級群團組織結合自身優勢,組建志愿服務隊,傳遞守望相助的溫暖力量。一群勇敢的“徽姑娘”,在風雨中逆行、在需要時挺身、在河道前奮戰,用堅韌和溫暖撐起防汛救災“半邊天”,在大戰大考中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責任與擔當。

雨情中更有溫情。市交警支隊推出汛期“八項”便民服務措施;黃山市12345統一呼叫中心為防汛救災提供全天候熱線服務,第一時間解決群眾訴求;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黃山石油分公司、中國石油安徽黃山銷售分公司在全市范圍內指定13個24小時應急保供站點;黃山屯溪國際機場積極協調各方單位,竭盡全力保障抗洪搶險“空路”暢通;各地志愿者將“多彩課堂”搬進安置點,撫慰受災群眾身心;廣大駐企服務專員第一時間投身一線,保障企業人員和財產安全;針對游客需求,黃山文旅發布信息:6月21日起,因不可抗力提前退房的賓館(含民宿客棧)應無條件、無理由退款……

一項項舉措溫暖人心,一幕幕場景令人動容。歙縣姚氏兄弟洪水中連救8人,凡人善舉溫暖人心;休寧一對母女不慎被洪水卷走,路過夫妻及時出手相救;河南商丘退伍老兵黃繼元只身輾轉趕至歙縣幫助災后清淤,只為盡一份微薄之力;黟縣漁亭一企業主動破拆圍墻引洪泄洪,為防汛救災贏得寶貴時間;91歲國醫大師徐經世心系黃山,獻水災防預茶飲方;交警赤著腳雨中執勤,武警小心翼翼抱著救出的嬰兒,消防官兵“公主抱”轉移老人,小朋友向搶險官兵敬禮……

突發的暴雨洪災,沖散了煙火尋常,也在防汛搶險救災一線凝聚起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同心協力,筑美好家園

“出發!”汛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我市調派救援力量。武警安徽總隊、武警第二機動總隊交通支隊、省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安能、電信、移動、聯通、鐵塔、電力及全省各兄弟地市救援隊火速馳援;省直有關單位、省內各地市迅速反應,抽調大量專家人員和設備物資支援我市;省交控集團、省旅游集團、省通航集團、國元金控集團、四創電子、洽洽食品等企業奔赴我市防汛救災一線……目前已到位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66億元,其中中央級資金1.21億元、省級資金0.45億元。

“非常感謝鄭州應急救援隊,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屯溪區防指物資保障組工作人員程利忠說,抗洪一線缺水泵,鄭州市志愿者攜帶的排水泵車,解了燃眉之急。6月26日,鄭州應急救援隊攜帶4臺大型排水設備抵達屯溪區,參與城區排澇工作。之后,鄭州市的7支應急救援隊伍以及7臺大型排水設備,也陸續到達黃山,參與抗洪救災。

風雨同舟,皖豫一家親,有一種溫暖叫“雙向奔赴”。6月24日晚,鄭州市惠濟區中州應急救援隊在屯溪區執行完救援任務,到飯店就餐,飯店老板說救援隊員支援災區太辛苦,不僅多加了幾個菜,在隊員付款時奪走二維碼堅決不收錢。

不等不靠,干群同心。洪水退去,全市各地干部群眾、男女老少齊動手,鏟車、鐵鍬、掃帚齊上陣,清淤泥、平地面,積極開展災后自救。市民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等部門深入一線指導生產自救;市衛健委組建1073人的305支醫療小分隊,下沉災區一線和轉移安置點,累計巡回診療群眾5.1萬人次;市直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組織力量迅速下沉到全市各地包保單位參加抗洪搶險;歙縣縣直各部門1500余名黨員干部帶著鐵鍬、掃把,深入城區道路、包保小區開展道路清淤;休寧縣疾控中心組織18支防疫小組50余位防疫員,深入榆村鄉5個受災較重的村莊展開消殺;黃山日報社在緊張應對自身抗災、確保媒體運行安全發聲順暢的情況下,組織干部職工組成突擊小分隊,深入防汛包保單位歙縣坑口鄉會同全鄉黨員干部一道轉移安置群眾、組織查險排險、開展清淤及災后重建……齊心協力,全力以“復”。

人保財險黃山市分公司以最快速度向黃山同春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預付理賠款100萬元;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山中心支公司為受災的歙縣天潤發超市送去20萬元預付賠款;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歙縣支公司快速兌現單筆百萬賠款,為受災農戶撐起“保護傘”……災情發生后,市財政局組織各金融機構走訪受災企業群眾,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全力做好金融支持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截至6月30日15時,全市保險業預計賠付金額14206.4萬元,已賠付7386.39萬元。

“蕭縣老兵,馳援黃山”“六安市政,聞‘汛’而動”……連日來,省內外各地社會救援隊伍攜帶專業設備奔赴我市受災鄉鎮,參與排澇搶險、群眾救援、線路搶修。

洪水無情人有情,大災面前有大愛。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跨越千里為屯溪區送來捐贈物資;上海黃山經濟文化促進會組織會員企業向我市災區捐款;合肥市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向黃山市紅十字會捐款20萬元;市婦聯將省婦兒基金會募集到的價值4萬余元愛心衣物送往歙縣桂林鎮、許村鎮;滁州、太湖、阜南等地的共青團迅速動員,在短時間內籌集物資運送到我市受災地區;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向黃山市紅十字會捐款50萬元;徽州區兩位小朋友在爺爺奶奶的陪同下,向區紅十字會捐贈200元;黃山市微公益志愿者協會募集礦泉水、自熱米飯等物資為受災群眾提供生活保障;天潤發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朋在歙縣店嚴重受災的情況下,仍聯合愛心企業赴歙縣、休寧縣、黃山區等地捐贈食品物資……災情發生后,社會各界和廣大愛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一幕幕充滿溫情的畫面在黃山不斷上演。

重筑家園,更多力量在匯聚。截至7月1日17時30分,黃山市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定向捐贈我市救災款物總價值合計634.175185萬元,其中捐款570.633585萬元,各類物資價值63.5416萬元。市縣紅十字會累計收到價值超百萬元物資、捐贈達千萬元。

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這場洪災是黃山防汛抗洪史上汛期最長、特大暴雨與洪水肆虐輪番襲擊頻次最多、受災區域最廣、災情最嚴重、現實風險和困難最大、轉移安置群眾最多的一次。在這場防汛搶險救災的“大考”中,我們看到了黃山的速度、力度和溫度。一座城,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洪水退去,希望升騰,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仍在繼續,我們堅信:風雨過后,黨旗更紅,彩虹更艷。大災之后的黃山,一定會迎來更加壯麗的日出!


值班編輯:王婧

熱點新聞

    查看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称多县| 潍坊市| 会昌县| 栾川县| 长乐市| 松潘县| 岳阳县| 昌都县| 丰顺县| 桑日县| 青铜峡市| 泸州市| 民勤县| 榕江县| 博罗县| 通河县| 工布江达县| 唐山市| 蓬安县| 新邵县| 金堂县| 绥棱县| 台南县| 宁国市| 保靖县| 江孜县| 墨玉县| 邛崃市| 贵定县| 平安县| 武山县| 长子县| 洛阳市| 梅河口市| 文化| 揭阳市| 泰州市| 邮箱| 霞浦县|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