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指出,要加強社會事業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體制機制,深入實施創業安徽行動。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們要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著力完善就業優先導向的評估機制,始終將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統籌宏觀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一致性評價,強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生產力布局對就業影響的評估,將提升就業崗位質量與穩定就業崗位規模作為主要政策取向,積極打造支持性友好型就業生態,以一致性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著力加強基層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特色就業服務品牌。結合“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以就業驛站、“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零工市場等為依托,織密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培育勞務品牌。深化“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就業服務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基層就業服務網點設施運營、服務項目提供,增強公共就業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有效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
優化人力資源供需匹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將人力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一要優化人才教育培養體系,促進人才鏈產業鏈精準對接。瞄準安徽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新賽道,動態優化高校專業設置,加大稀缺人才培養力度,實現產業、專業、就業一體化協同發展。同時,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創新就業技能培訓供給機制,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以高質量韌性人才供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二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人員的主力軍,我們要著力發揮好“民聲呼應”平臺與企業家懇談會的交流反饋作用,健全民營企業訴求閉環辦理機制,有效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營造健康安全的市場環境。三要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提高市場對人力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建立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機制,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增加勞動力流動總量變動頻率,解決區域間勞動力不平衡問題,為安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確保重點群體就業平穩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基本要求。一要堅持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深入開展“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面向就業困難畢業生實施精準幫扶,不斷提升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直接就業率和留皖就業率。二要做好農民工就業幫扶,促進外出務工人員實現就近就地穩定就業。堅持城鄉就業“一盤棋”,鼓勵發展鄉村產業,引導返鄉入鄉創業帶動農民就業;同時,打破戶籍、身份和所有制等限制,積極維護新就業形態人員與靈活就業人員勞動保障權益,穩定以脫貧勞動力為重點的農民工務工規模和務工收入,讓想就業的順利就業,讓難就業的生活有保障。三要推深做實“家門口”就業三年行動,開發“家門口”高質量就業崗位。發揮產業、就業、創業政策協同作用,圍繞服務鄉村振興,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殘障人士等重點群體,深挖公益性崗位資源,確保重點人群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推動就業提質擴容,增強經濟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堅持擴大就業容量和提升就業質量相結合,不斷夯實民生保障基礎,為服務安徽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要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容量。堅持依靠發展促進就業,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擴崗政策支持。支持設立新能源汽車集成技術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鏈條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二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挖掘和提供高質量就業崗位。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推動企業加快“智改數轉”步伐,聚焦“7+N”重點領域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增強高質量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三要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培育和開發就業新增長點。高標準建設科大硅谷,深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和高科技企業成長“高產田”,不斷催生新型職業序列,構筑人才集聚“強磁場”。
伍旭中 張軒寧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師范大學研究基地)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