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區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長三角地區肩負著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任。協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安徽立足自身特色,積極融入區域協同發展大局,培育多層次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實施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工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快速發展。協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安徽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創新協同,不斷激發主體協同創新活力。一是加快長三角地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集群創新體系的銜接。發揮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作用,加快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中心,共建高能級實驗室和跨區域研發平臺。二是積極推動集群數智化綠色化升級。實施“AI+集群制造”行動,引導“大模型”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支持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研發“通專結合”的AI+制造系統,共同打造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臺。聯合共建“長三角碳足跡核算中心”,引導企業建立低碳產業鏈,推動綠色制造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三是共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積極打造未來場景實驗室、試驗區,聯合爭創量子科技、低碳能源、低空經濟等國家級產業集群,著力培育一批未來產業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開放協同,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一是以世界一流標準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科大硅谷等重大平臺建設,共同謀劃設立“離岸長三角全球創新中心”,引育國際領先的新型研發機構、技術成果、產業項目,集聚高端資源。二是全力提升我省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加強國際創新合作,組建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出海聯盟,打造集群“走出去”共同體。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對接,共同推動長三角制造與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三是積極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知名度。在國際重要展會設立“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群主題館”,通過聯合展位、技術路演、新品發布等形式集中展示相關先進制造業集群整體實力。
制度協同,構建跨區域集群治理新范式。一是構建長三角跨區域、多層次的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機制。強化區域間產業布局統籌謀劃,以建設長三角大飛機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契機,推動產業鏈跨域銜接、創新資源共享共用,統一區域檢測報告跨區互認。二是加強區域間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區域產業協同生態。三是建立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促進組織。聯合智庫、律所、認證機構建立“一站式”跨境法規應對機制,提供碳足跡核算工具、供應鏈合規診斷等服務,培育既扎根本土產業,又能對話全球規則的促進組織。
要素協同,推動全球高端資源加速集聚。一是共建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加強與滬蘇浙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形成跨地區、跨領域的頂尖人才“蓄水池”。二是探索金融供給一體化。充分利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資源,建設跨境融資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ESG咨詢、國際評級等服務,降低融資成本。積極建設債券市場“科技板”。三是積極參與長三角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推動跨區域數據流通與應用。與上海共建“滬皖數據交易生態圈”,推廣“數據券”,撬動企業數據開發。聯合建設長三角算力調度平臺,實現跨省市算力資源動態分配,為集群企業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務。打造跨區域產業數據應用標桿場景,形成“數據要素×”示范效應。
保障協同,提升基礎設施的支撐力。一是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合作,共建江海直達運輸體系。二是暢通集群出海物流通道。高質量建設合肥國際陸港,“海關+口岸+國際貿易+國際陸港型物流樞紐”四位一體發展,開通我省沿江主要港口直達RCEP等國家(地區)的近洋和部分遠洋航線,推動形成“產業+通道+集結中心+貿易”的對外經貿合作新模式。三是加快應用場景創新。挖掘智能制造場景,開展長三角先進制造業應用場景對接會,支持各地開發開放城市超級場景,打造先進制造業產品展示廳。四是提升城市國際化功能。圍繞生活場景等融入更多國際化元素,提升對外籍人才工作許可、交通出行、消費支付、離境退稅等方面的涉外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研究基地。本文系省社科規劃項目[AHSKY2023D052]研究成果)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