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2020年7月,《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印發,明確了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新時代堅持立德樹人,需要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新立場、新要求、新內容、新標準,正確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征、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實現多措并舉,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五育融合”勞動教育體系。
深悟勞動教育內涵,強化勞動意識。只有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才能明確其目標方向。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其不僅是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的過程,更是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環節。推動學校加強勞動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懂得勞動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加強勞動教育要立足育人導向,避免“技能本位”誤區,要通過勞動實踐塑造其價值觀、人格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要認真領悟勞動教育內涵,明確勞動教育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方面的綜合育人價值,將開展勞動教育作為提升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將開展勞動教育作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方式,將開展勞動教育作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營造熱愛勞動、投身勞動、愛崗敬業的良好氛圍。通過科學設定、精細分解、全程滲透、多元評估和動態反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工作體系,把目標從“紙面要求”轉化為“行動指南”,讓勞動教育目標成為指引實踐的“燈塔”,最終實現“以勞育人、以勞促全”的育人目標。
深挖勞動教育資源,完善課程體系。勞動教育是一種融合心智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天然具有跨學科屬性。它不僅在于培養“會勞動”的人,更在于塑造“懂勞動、愛勞動、會創造”的時代新人。當前,我國勞動教育課程仍存在內容碎片化、實施形式化等問題,需從目標定位、內容設計、實踐方式等維度系統優化。一是明確課程目標。通過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素質培育,引導學生理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深刻內涵,提高生活自理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認同,養成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品格。二是優化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特點與需求,分層遞進設計,構建覆蓋生活與生產勞動的基礎課程,開發融入服務性勞動與創新性勞動的拓展課程,并結合地域文化與學校傳統設計特色課程。三是創新實踐路徑。打破傳統課堂局限,通過技術融合、場景重構等手段,構建“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沉浸式學習生態。比如,通過VR模擬真實環境,打造數字化勞動教育新場景,讓學生體驗勞動過程;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企業合作,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等生產場景,提高勞動技能,積累勞動經驗,并理解勞動的分工與協作。
豐富勞動教育主體,凝聚教育合力。讓勞動教育深入人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從觀念引導、實踐體驗、文化營造、評價激勵等多維度綜合施策,使勞動教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學校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應充分發揮其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學校除了上好勞動教育課,還要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主題班會、勞動實踐活動等方式,向學生傳遞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和興趣。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轉變教育觀念,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社會是勞動教育的大課堂,應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社會各界應積極參與勞動教育,企業、社區、公益組織等可提供參與勞動教育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的勞動場景,拓寬勞動視野。
健全勞動教育評價機制,提高育人實效。勞動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其評價機制的科學性直接決定教育成效。傳統勞動教育評價過度聚焦“工具性價值”,將勞動時長、成果數量作為核心指標,導致教育目標異化為“完成任務”而非“塑造人格”。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通過記錄勞動表現與成長軌跡的過程性評價,以及展示勞動產品與創新能力的成果性評價,共同推動勞動教育從“形式化”向“實質化”轉型,真正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評價的終極價值在于促進發展。應建立“評價—改進”閉環,比如,有些高校將勞動教育成果轉化為可積累、可兌換的學習學分,允許學生通過企業實習、志愿服務等實踐成果抵扣部分理論課程學分,這種“以評促建”的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內生動力。
(本文系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21A0668]研究成果)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