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三個融入”既是指明方向又是規劃路徑,為我們在新時代更好地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根本遵循。
融入法治建設,發揮法治的規范和保障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靈魂。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用法律來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一要融入科學立法。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積極推進相關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使法律法規更好體現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公民的價值準則。二要融入嚴格執法。強化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尊重和保障人權觀念,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依法懲處公德失范、誠信缺失的違法行為,大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線、喪失道德良知的現象,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三要融入公正司法。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加快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強化司法解釋與案例指導,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四要融入全民守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把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著力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融入社會發展,有效整合社會意識與凝聚價值共識。推動國家發展,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有效整合社會意識,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振社會發展的精氣神。其一,建立和規范禮儀制度,通過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來傳播社會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節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國際性節日,黨史國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等,舉辦莊嚴莊重、內涵豐富的群眾性慶祝和紀念活動。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培育特色鮮明、氣氛濃郁的節日文化。其二,加強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進步、科普、國防等教育基地建設,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實體展館與網上展館相結合、涵蓋各個歷史時期的教育基地體系,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免費開放。其三,積極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爭做先鋒。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大力宣傳革命英烈、“兩彈一星”元勛等民族代表人物,以及“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新時代先進人物的事跡,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向善向上。
融入日常生活,營造良好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洞的,它滲透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軌跡中。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首先,抓好重點群體。抓好青少年重點群體,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領導干部要帶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其次,加強社會宣傳。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平臺,利用大型戶外電子屏、燈箱式閱報欄、燈桿式宣傳箱、社區板報等宣傳載體,大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播放、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宣傳標語,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隨時隨地都能深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最后,創新社會治理。加大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強化規章制度實施力度,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在日常治理中鮮明彰顯社會主流價值,形成好人好報、恩將德報的正向效應,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中醫藥大學研究基地)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