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迎來久違的訂單、貿易商休假取消、閑置數日的集裝箱船重新裝貨。
5月,不少外貿人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工廠從月初的半歇業變成了月底的加班。現在我們美國的訂單增長了1.5倍。”宣城銀明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詩明說。
盡管對美訂單有恢復,但實際出口仍需時間修復,5月安徽對美貿易持續放緩。合肥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安徽對美國貿易總值為331.5億元,同比下降10.5%。
不過,這無礙安徽外貿再次創新高。
合肥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安徽外貿規模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47.9億元,同比增長15.4%。從5月單月來看,全省進出口822.1億元,增長20.5%,較4月加快3.8個百分點。
歐盟、東盟、美國是安徽前三大貿易伙伴,雖然對美貿易下降了,但與前兩者的進出口總額均有同比20%的大幅上漲。同時,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占據著安徽外貿近八成的比重,前5個月也都保持著20%左右的增幅。
全球貿易秩序正處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沖擊之下,今年以來特別是4月份以來,“外貿難”受到社會各方面關注,穩外貿也成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但就在這一片“外貿難”聲音中,安徽外貿能再創新高,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越開放,外貿的支撐點就越多,韌性就越強。
所以,形勢越難越復雜,越要大開放。從產品“走出去”到產業“走進去”,這也是更多企業正在選擇的路。
對美貿易在修復
安徽對美貿易的占比,在5月份結束的時候,進一步下降了。
合肥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安徽對美國進出口總額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9.3%;而前5個月,這個占比數據降至8.8%。
今年以來,美國為安徽省第三大貿易伙伴,但進出口同比均有所下滑。
前5個月,安徽對美國貿易總值為331.5億元,下降10.5%。其中,對美國出口270.8億元,下降3.9%;自美國進口60.7億元,下降31.6%。
乍看上去,這似乎與5月12日內瓦會談后中國企業“搶出口”、美國商戶“搶囤貨”、中美航線上“一船難求”的火熱場景形成“反差”。
“時間差”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5月12日之前,對美訂單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之后的新增訂單需要時間才能轉化為實際出貨。”李詩明說。
此外,在4月美國對華關稅落地前,美國進口商在對關稅的擔憂下曾有一波“搶進口”行為,這導致美國對華商品的部分需求被“前置”。5月對美出口降幅擴大,也有“需求前置”后自然回落的原因。
不過5月安徽對美貿易降了,總體規模卻升了。
數據顯示,前5個月,安徽省進出口總值3747.9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出口2530.6億元,同比增長15.8%;進口1217.3億元,同比增長14.6%。
“今年前5個月安徽進出口規模創歷年同期新高。”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說。
規模創新高的背后,是合作共贏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今年以來,安徽對歐盟、東盟進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長。
歐盟為安徽省第一大貿易伙伴。前5個月,安徽與歐盟貿易總值為500.6億元,同比增長21.6%,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3.4%;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98.8億元,同比增長32.9%,占比13.3%。
同期,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032.2億元,同比增長16.1%,占全省外貿總值的54.2%。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968.9億元,同比增長25.3%,占比25.9%。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在格力電器(蕪湖)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機械臂精準揮舞,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一臺臺空調經過精密組裝后“走”下生產線。
“自主核心技術是格力立足全球市場的底氣,公司擁有多項行業先進技術和專利。這款榮獲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稱號的‘寧暢’空調,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非常暢銷。夏季來臨,海外空調需求還要持續升溫,正是我們搶訂單、拓市場的黃金時期。”格力電器(蕪湖)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部長徐蒙蒙說。
出口高新技術產品,加速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鏈,新質生產力激發外貿新動能,為安徽貨物貿易出口提供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安徽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超七成,其中汽車、筆記本電腦和家用電器出口快速增長,成為穩外貿的“強引擎”。
數據顯示,前5個月,安徽省出口機電產品1818.1億元,同比增長18.3%,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1.8%。其中,出口汽車(含底盤)36.9萬輛,出口量位居全國第1,同比增加17.5%;價值390.4億元,同比增長25.3%;出口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185.4億元、16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9.3%。
同時,安徽省內制造業企業正加快從產品“走出去”到加強本土化布局“走進去”的戰略轉型。
6月5日,在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黃山)論壇上,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與泰國SMP公司完成合作簽約儀式,雙方擬在泰國合資設立海外制造基地。
“這是合力從‘產品出口’‘技術出口’邁向‘制造出口’國際化戰略的關鍵落子,將進一步提升合力全球產能協同與本地化服務布局,持續增強中國工業車輛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競爭力。”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峻說。
民企外企增長勢頭好
“公司正在積極開拓非美市場。”李詩明說,“4月上旬,我們去了俄羅斯參加展會,下旬去了德國。目前,公司在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伊朗都有業務開展。”
過去一個多月內,中美經貿摩擦備受關注。但敢闖敢拼、勇于創新的民營企業家們在國際貿易浪潮中直面挑戰,活力更強。
“今年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借力RCEP東風,深耕東盟市場成效顯著。”黃山市瑞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外貿經理周麗麗介紹,近年來,東南亞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為汽車零配件市場創造了廣闊空間。目前公司與多個東盟國家客戶建立了長期經貿關系,今年前5個月,東盟進出口金額占比超70%。
數據顯示,前5個月,安徽省民營企業進出口1967.8億元,增長18.8%,占全省外貿總值的52.5%。其中,出口1469.2億元,同比增長17%,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8.1%;進口498.6億元,同比增長24.3%,占全省進口總值的41%。
近期,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等好消息接二連三傳來,讓廣大民營企業倍感振奮。“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利好的消息很多,我們更有底氣推動公司外貿業務高質量發展。”李詩明說。
從經營主體來看,除了民營企業的亮眼表現之外,外資企業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前5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921.5億元,同比增長22.2%,占全省進出口的24.6%。其中,出口617.8億元,同比增長25.5%;進口303.7億元,同比增長15.9%。
外貿能在嚴峻挑戰中保持活躍、總體穩定,源于多方面穩外貿的共識和行動合力。特別是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后,外貿企業生產線高速運轉正在修復前期美濫施關稅造成的沖擊。而一系列穩外貿、穩企業的政策措施也在持續落地見效,有力提振了外貿企業的信心。
“我們圍繞培育外貿新動能、外貿優進優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推出26條措施,結合‘合暢2025’專項行動,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活動等,不斷為民營經濟外向發展注入新活力。”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說。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