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潛山市天柱山麓,有一所特殊的學校——野寨中學。每年在學校官網公布的高考錄取榜上,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并不在名單最前面,排在前列的都是被軍校錄取的學生。
這種排序和該校“崇軍尚武、熱愛國防”的傳統是密不可分的,野寨中學是一座為保護烈士陵園而建立的學校。在校園內有座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985位抗日英烈長眠于此。1943年,由皖、鄂兩省13縣知名人士捐資,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紀念性建筑在內的陵園,安葬了985位抗日陣亡將士,并在此建校護陵,定校名為景忠中學,取景仰忠烈之意,后更名為“野寨中學”。
野寨中學是“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野寨抗日陣亡將士公墓是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了解,為了推動國防教育,學校還制定了“長城計劃”。“‘長城計劃’由我們學校的一批知名軍旅校友作為發起人,通過開展國防教育、舉辦軍事講座、組建學生軍事社團、設立‘長城獎學金’等一系列活動來弘揚先烈抗戰救國的精神,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國防后備人才。”講解員汪月介紹。
野寨中學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座活著的革命紀念碑”。校園內的每一塊磚、每一棵樹都在訴說著英雄的故事。學校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并走出了5位共和國將軍。2023年高考中,有20名學生進入國防科技大學等軍事院校,踐行著“山河無恙、吾輩自強”的民族精神。此外,野寨中學內還有許多與抗日將領相關的歷史遺跡和紀念設施:忠烈祠供奉著陣亡將士的牌位,浩然亭和景忠廳等建筑也保存完好。這些遺跡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后人的一種激勵和教育。
野寨中學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個獨特的思政課堂”,處處皆有紅色教育的影子: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定為新生開學典禮日,教育學生們不忘歷史,厚植家國情懷;高三學子在高考結束后第二天集體返校,參加十八歲成人禮暨畢業典禮,齊聚紀念塔廣場告別先烈,完成“最后一課”;將國防教育作為品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野寨中學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活教材”。站在綠樹成蔭的校園里,仿佛能聽見長眠于此的985位英烈們的低語:看吧,在我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里,孩子們終于可以無憂無慮地讀書、成長、追逐夢想!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