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乘坐‘擁軍專線’公交!”“五一”假期,在六安市某駐軍部隊營區站臺,一輛車身印有“擁軍就是筑長城,愛軍就是愛國防”標語的公交車平穩入站。外出官兵手持擁軍公交卡有序登車,卡片正面燙金的軍徽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這座革命老城用最樸實的舉措,為子弟兵鋪就了一條暖心通途。
曾幾何時,營區通勤是困擾官兵的“撓頭事”。“過去進城得提前半小時預約鎮上的擺渡車,遇上緊急事真是心急如焚。”談起往日的出行難題,現役軍人陳安軍記憶猶新。他站在敞亮的空調車廂里,指尖輕觸實時報站屏說:“如今這趟專線從營門直達市中心,45分鐘穩穩當當,既避開了國道上的大貨車,又能用專屬卡免費乘車,我們軍人及家屬感到很溫暖。”
這是我省雙擁工作的一個縮影。前不久,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18個市、縣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雙擁創建工作實現新突破。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近年來,我省廣大軍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扎實有效開展雙擁工作,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軍政軍民團結的新篇章。
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70多年前,安徽人民用“小推車”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進入了新時代,“小推車”推開了軍愛民、民擁軍的新局面。
“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安徽是兵員大省、優撫大省、安置大省,各級黨委、政府把支持部隊建設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近年來,我省錨定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貫通平時服務與戰時支前,認真落實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聚力提升雙擁工作服務備戰打仗效能。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隊最缺什么,支前就準備什么。”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的畫卷在江淮大地徐徐展開。
在新征程上,堅持向戰為戰導向,我省持續發揚“小推車”精神,做強安徽軍供“小推車”品牌,積極協助部隊遂行訓練演習、備戰執勤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軍供保障機構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野戰型軍供站保障模式基本形成。在全省分皖北、皖中、皖南三個片區開展組建野戰型軍供保障,跨區域協同保障機制日益健全。2023年,蚌埠市、淮北市軍供站在業務技能比武中分獲一等獎、二等獎。在近日落幕的東部戰區第二屆軍供業務技能比武中,阜陽市、宿州市軍供站勇奪綜合成績第一名、第三名,我省連續2年蟬聯該項賽事綜合成績桂冠。
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用心用情為部隊和官兵辦實事、辦好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八一”、春節期間,帶頭走訪慰問東部戰區機關、駐皖部隊和退役軍人功臣模范,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馬鞍山出臺擁軍支前應急應戰響應機制,建立擁軍支前專業隊伍并組織演練。成立國防交通保障大隊,全方位配合部隊開展各類擁軍支前演練。2020年以來,幫助駐軍單位協調解決建設用地200多畝、免費劃撥土地99.5畝,傾力支持國防建設。
明光市建設S321省道至三界訓練基地雙擁路,開通擁軍公交專線,建設雙擁汽車站,從林東自來水廠接入專線保障部隊用水;為駐軍部隊建設光纜專線,新建5G、4G基站32處,切實保障部隊演練通信需求。
聚焦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全省推動軍地聯合開展“五擁一支”活動,著力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軍地互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大雙擁”格局。
推進“情系邊海防官兵”和“聚焦一線、聚力解難”擁軍優屬活動,合肥、六安、滁州、亳州4市投入約1200萬元,與駐藏、蒙、滇等地邊防基層連隊“城連共建”,支持邊防建設;各地與3200戶邊海防官兵家庭建立結對聯系,累計走訪慰問邊海防官兵家庭4300多人次。
2022年,唯一一艘以內陸省份命名的大型水面艦艇“安徽艦”下水試訓。如今,以安徽地域和山川湖泊命名的海軍戰艦增至19艘。近年來,我省與海軍部隊廣泛開展“城艦共建”活動,堅定當好部隊建設的堅強后盾。創新開展“崇軍護院”活動,與邊海防官兵家庭結親共建,廣泛開展邊海防官兵父母短期療養活動和軍人子女暑期托管班。
全力解決軍人軍屬急難愁盼
前方打勝仗,后方有保障。聚焦部隊官兵“后路、后院、后代”,我省強化轉業安置政策剛性約束,扎實做好轉業軍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轉業軍官安置到公務員崗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比例均創歷史新高,居全國前列,實現部隊、地方、個人“三滿意”。
公務員和事業身份隨軍家屬“無障礙”安置,每年事業單位定向招聘未就業隨軍家屬,探索推進國有企業崗位隨軍家屬定向招聘政策;出臺軍人家庭獨居老人養老服務等舉措,幫助1300余名隨軍家屬就業,1.5萬余名軍人子女享受教育優待。
修訂完成《安徽省擁軍優屬條例》,完善擁軍優屬工作機制,健全隨軍家屬安置方式,強化殘疾軍人住房醫療保障,拓展市內公共交通優待。
下撥優撫資金保障抗美援朝老戰士等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醫療。牽頭建立幫扶援助東部區域聯動機制,落實省民生實事幫扶困難退役軍人和軍屬烈屬。
我省還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優化服務供給,促進退役軍人更高質量就業、成功創業,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優勢作用。
近年來,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持續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質量,會同滬蘇浙發布長三角跨省異地職業技能培訓承訓機構黃頁,優選67個培訓機構、282個培訓項目,健全跨省異地技能培訓機制。舉辦兩屆全省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大賽,累計組織技能培訓7.7萬人次。
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網退役軍人專區提供線上招聘服務,全省聯動舉辦“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動,2024年,舉辦專場招聘會528場,提供就業崗位36.7萬個。舉辦三屆全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1200余個優秀軍創項目競相角逐。
常態化實施“兵支書”培育工程,1.5萬名“兵支書”“兵委員”扎根基層一線。加大“兵教師”培養力度,推動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聯合金融監管部門開展退役軍人“創業貸”工作,幫助解決創業融資難題,為退役軍人建功立業創造條件、搭建舞臺。
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90多年來,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始終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血脈相連。
駐皖部隊和廣大官兵視駐地為故鄉、視人民為親人,積極支持和參加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于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
“感謝部隊的幫助,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前不久,一位村民專程來到蚌埠軍分區機關大院,表達謝意。
近年來,蚌埠軍分區系統累計投入100萬元,幫助10個定點幫扶村興建產業、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曾經貧困的村莊道路寬敞了,農田灌溉設施完善了,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池州市磯灘中心學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留守兒童占比較高。得知情況,池州軍分區與當地政府和學校聯系,將磯灘中心學校納入捐資助學幫扶對象。“要充分發揮部隊資源優勢,竭盡所能解學校之困、學生之憂。”池州軍分區黨委決定從工作經費中拿出10萬元,對口支援學校建設。
如今,駐皖各部隊與190個村、4所“八一愛民學校”結成持續穩定的幫扶關系,超三分之二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其中5個被評為軍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百村樣板”,有52個村被納入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示范。
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前往駐地學校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做雷鋒傳人”活動。官兵們走進學校,通過書寫毛筆字、開展講座等方式與老師、同學們親切交流。戰士與孩子們輪流上臺,用真摯細膩的情感、慷慨激昂的演講,表達出對雷鋒同志崇高的敬意,營造了濃厚、活躍的氛圍。
駐皖各部隊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協助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每年捐資助學1700人次,軍訓地方學生近120萬人。
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去年6月,皖南地區連降暴雨,防汛抗洪形勢極其嚴峻,軍民同心、共戰“洪魔”的感人故事再次書寫。
黃山人民不會忘記,持續遭遇強降雨侵襲后,黃山市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危急關頭,部隊官兵火速馳援,退役軍人迅速集結,各級雙擁辦支前響應,軍民攜手全力奔赴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肩并肩重建家園。武警某部作為一支專業救援力量,星夜馳援趕赴受災地區,搶通堵點、挺進“孤島”、轉移群眾。任務結束后,部隊撤離那個下午,村民們在村口送別武警官兵,大家拉著官兵的手,怎么也舍不得他們走。人群里,有人喊著:“我們還會再見面的!”“軍民魚水一家親”在那一刻具象化。
“皖美尊崇”匯聚強大擁軍力量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
首塊“軍人驛站”牌匾、首張“智慧養老”擁軍服務卡、首份軍屬證、首張結對共建卡等“四個品牌”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社會化擁軍服務安徽品牌。
國防教育,事關長遠,事關全局。我省開展“徽映國防”安徽省國防主題電影進校園進萬村展映活動;以“光影鑄魂強軍夢 徽映國防新征程”為主題,每年精選百部以愛國強軍為主題的國防教育影片和優秀國產紅色電影,依托我省星空校園院線和新安農村院線放映國防主題電影;開展“紅皖追尋”青少年軍事夏令營活動,依托安徽豐富的紅色資源,通過有趣的夏令營活動,從小培養青少年國防觀念和國防意識。舉辦“青春啟航 筑夢國防”優秀退伍大學生事跡分享活動,通過優秀退伍大學生從軍經歷和個人成長的分享,激發有志青年參軍報國熱情,推進學校國防教育及征兵宣傳工作走深走實。
我省還常態化選樹宣傳“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進一步營造關心國防、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大烈士紀念設施集中整修、提質改造力度,組織“清明祭英烈”“紅色九月”等宣傳教育;省愛國擁軍促進會連續三年開展“愛心送進光榮門”項目……
優待證賦能,跑出“加速度”。近日,在聯勤保障部隊第901醫院軍隊人員診療中心大廳導醫臺,一名退役軍人正在咨詢診療信息。導醫在宣傳冊中指出關鍵信息,介紹退役軍人免掛號費、專區就診、體檢優惠、一號管三天等政策。隨后,這名退役軍人在出示了優待證和相關證件,填寫申請表后,導醫便引導他前往退役軍人窗口掛號、辦理手續,前往退役軍人診室就診,一套流程很快就完成了。
軍創品牌不斷擦亮,助力回報社會。曾獲“中國雙擁年度人物”的退役軍人王瓊峰,在索伊集團設立“退役軍人生產線”,200余名退役軍人在此重拾榮光。“尊崇感哪里找?進了索伊就知曉!”員工自豪的話語,道出社會化擁軍的溫度。
在黃山,百余家軍人驛站分布于該市7個區縣,周邊旅游景區全覆蓋,其中酒店43家,民宿71家,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經營的有24家,占比21%,這些驛站為過往軍人提供免費或優惠的住宿、餐飲等服務。一位入住過歙縣軍人驛站的現役軍人表示:“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目前,全省2800多家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與駐地部隊結對共建,掛牌各類擁軍企業商戶6000余家,形成千行百業齊擁軍的熱潮。全國退役軍人和“三屬”在16個市憑優待證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地鐵,在200個A級以上景區享受門票減免。在全國率先推廣設立“軍人驛站”589家,實現104個縣(市、區)全覆蓋。社會化擁軍的廣度不斷擴大,力度不斷增強,“皖美尊崇”工作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如今,在安徽這片紅色熱土上,雙擁的氛圍更加濃厚,軍民魚水深情更加濃郁。新時代新征程,我省廣大軍民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續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