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線下開“專窗”、線上設“專欄”,甚至連銀行自助終端也能異地辦理政務——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正在技術賦能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下悄然重塑居民的辦事日常。
日前,記者了解到,聚焦企業群眾異地辦事中“去哪辦”“不會辦”“不能辦”等現實痛點,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數據資源和政務服務部門聯手推進系統打通與數據共享,以場景應用為抓手,構建跨省通辦服務體系。截至目前,長三角已實現179項高頻事項“一網通辦”,包括首次申領身份證、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等;駕駛證、行駛證等40類電子證照實現互認應用。其中,由安徽牽頭開發的長三角政務地圖、政務服務賦能銀行自助終端、“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長三角出生“一件事”等創新模式,已被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
“一張圖”破解“去哪辦”
過去,企業和群眾辦理跨省業務,往往面臨“辦事入口藏得深、線下網點找不到”的困境。為此,安徽率先在全國推出政務服務地圖,在此基礎上,安徽省牽頭聯合滬蘇浙建設長三角政務地圖,三省一市統一標準開發,通過線上點對點鏈接電腦端、移動端辦事入口,線下直觀查找最便捷的窗口端、自助端服務場所,方便企業和群眾自主選擇辦事方式。
記者在皖事通APP首頁找到“長三角政務地圖”服務,點擊進入,在主題地圖中選擇“民生服務主題地圖”,右側場所類型篩選框下拉:汽車以舊換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家電(廚衛)以舊換新等場所類型一鍵查詢,地圖便會根據你的位置信息自動給你定位到最近的換新場所,還可以查看場所簡介以及聯系電話,點擊導航即可前往。
目前,長三角政務地圖僅在安徽就覆蓋了8.3萬個服務場所,訪問量約2億人次。在長三角政務地圖上,安徽省又陸續推出文化教育、衛生健康、公安等類主題地圖,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主題集成服務引導,實現從“能辦事”到“好辦事”的體驗升級。
銀行終端變身政務服務點
依托銀行網點分布廣、終端標準化程度高的優勢,安徽聯合滬蘇浙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將政務服務嵌入銀行自助終端,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
“沒想到在銀行就能查詢養老、醫療保險的相關信息,現在辦事真是太方便了!”辦事居民贊不絕口。
目前,長三角區域內工、農、中、建、交五大行2.3萬臺自助終端已支持異地辦理612項事項,其中安徽上線142項。群眾可在這些設備上一站式辦理社保、公積金、醫保等高頻業務,實現“家門口辦事”。
為避免各部門重復布設設備、資源浪費,安徽還推廣“一體化智能自助系統”,兼容多類終端與外設,目前已覆蓋5600多個服務場所,關聯6000多臺自助終端,支持1200個事項自助通辦。
“虛擬窗口”實現跨省“面對面”
屏幕互聯、遠程協助,破解“不會辦”難題,“遠程虛擬窗口”的服務創新,打破了異地辦理壁壘。
“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去上海,在阜陽半個小時就辦好了。”日前,阜陽市民馬先生在該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長三角政務服務“虛擬窗口”,成功辦理了不動產繼承權登記業務。
在不改變各地原有業務規則與系統的前提下,通過視頻連接,屬地窗口人員可“屏對屏”實時指導異地申請人填表、提交材料,“手把手”協助完成辦理。群眾在本地窗口,即可獲得與外地窗口“同質同效”的服務。
目前,該模式已在長三角地區推廣,安徽已設立126個遠程虛擬窗口服務點。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跨省通辦
以往在滬蘇浙出生的安徽籍新生兒,辦理出生登記、醫保、社保等需往返兩省份多次。如今,依托長三角“一網通辦”平臺,出生“一件事”實現全程網辦。
通過跨省數據共享與流程重構,辦理環節從15個壓縮至2個,辦理時間從18天縮短至5天,申請表格從6份減為1份,填寫字段從484項降至125項。父母不再需要跨省奔波,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動”。
安徽聚焦辦理關聯事項需要異地跑問題,推動“一件事”跨省通辦。從企業和群眾跨省生產生活學習相關需求出發,將需要跨省(市)辦理的關聯性強、辦理量大、辦理時間相對集中的多個事項集成辦理,為企業和群眾提供跨省“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服務。
從“來回跑”到“零跑動”,從“一堆表格”到“一網通辦”,長三角政務服務的這些突破,不僅源于技術賦能,更來自區域協同的制度創新。安徽在這些改革中多次扮演“首創者”和“推廣者”角色,體現出在長三角一體化中主動作為的態勢。政務服務的邊界正在消失,“跨省”如同“同城”的體驗,將不再是想象。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