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根據自身時間,靈活安排編織工作,一天掙個百八十塊,既不耽誤照顧小孩,又能增加收入,掙錢顧家兩不誤。”8月4日,祁門縣蘆溪村村民江秋燕一邊說一邊忙著編織安茶竹簍。
走進祁門縣綜合大市場安茶品鑒館的竹編工坊,目之所及,是密密麻麻懸掛著的安茶竹簍,整齊排列,散發著質樸的竹香。工坊內,十余位村民正專注于手中的活計,篾條在他們靈活的指尖穿梭。不多時,一個精致的茶簍便初現雛形。這些村民來自祁門四鄉八里,他們憑借竹編手藝,在家門口實現了靈活就業。
在蘆溪鄉,農閑時節,許多村民都在自家小院或村里的加工點,熟練地編織著安茶竹簍。“以前農閑的時候,找不到什么事做,現在好了,編竹簍能掙錢,時間還自由。”一位姓汪的村民笑著說。據了解,為滿足市場對安茶竹簍的大量需求,當地通過組織技能培訓,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這門手藝。村民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編織時間,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
小茶簍帶來了大增收。隨著安茶產業的發展,對茶簍的需求持續增長,竹編產品訂單不斷。村民們通過計件取酬,多勞多得,收入穩步提升,不僅鼓了村民的“錢袋子”,更讓傳統竹編技藝煥發生機,成為鄉村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紐帶。據黃山市祁百香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顯靈介紹,公司每年需要安茶大小茶簍七八十萬個,季節用工200多人,僅工錢要付出100多萬元。
近年來,在祁門縣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該縣安茶產業蓬勃發展,聲名遠揚,與之相伴的安茶竹簍市場需求也日益旺盛,成為帶動當地村民靈活就業、增收致富的新路徑。據了解,目前祁門縣有大小安茶生產企業30多家,年產安茶近700噸,盛裝安茶的竹簍需求約300萬個,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近1000萬元。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