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三伏”,蚊蟲孳生活躍,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加大。日前,屯溪區疾控中心有關專家提醒,為了保障您和家人健康安全,市民要注意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
據了解,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皮疹、關節和肌肉疼痛,多數患者1周內好轉,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專家介紹,基孔肯雅熱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人→蚊→人”傳播鏈是核心傳播模式,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引發人際傳播,也不會通過咳嗽、打噴嚏傳播。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基孔肯雅熱的本地傳播。
專家指出,我國非基孔肯雅熱常年流行國,目前尚無基孔肯雅熱特異性治療藥物,也無針對性疫苗上市,人群普遍易感。但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只要做好防蚊滅蚊和個人防護,就可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熱傳播,市民無需恐慌。減少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蟲媒介和減少蚊蟲孳生地。炎熱天氣是蚊子繁殖的季節,最少5天清洗一次盛水容器、處理廢物。在疫情期間噴灑殺蟲劑殺滅成蚊,對蚊子停留的容器內部和周圍的表面進行藥物處理,處理容器中的水以殺死未成熟的幼蟲。
蚊防治的最根本措施包括環境治理、改善人居條件和習慣;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蟲叮咬。專家建議,出門時穿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減少皮膚暴露;必要時使用驅蚊液、驅蚊貼等產品;不要在戶外樹蔭、草叢、涼亭等蚊蟲密集處久留。室內安裝紗門紗窗,夜間睡眠時使用蚊帳。伊蚊通過積水繁殖,清除積水是防蚊關鍵。水培植物每3—5天徹底換水,并沖洗容器內壁和植物根部;定期檢查飲水機水槽、冰箱底部水盤等,避免積水;及時清理花盆、泡沫箱、廢棄瓶罐等蚊媒孳生地,閑置容器應倒扣放置,儲水容器需加蓋,竹筒、樹洞應封堵或改造;空調冷凝水及時排凈;廢棄輪胎避免露天堆放。清除各種衛生死角和垃圾。室內如發現成蚊滋擾,應及時使用合格殺蟲氣霧劑、蚊香液、盤香、電蚊拍、滅蚊燈等滅蚊。在小區、單位、工地等公共場所及外環境,重點清理綠化帶、停車場、垃圾堆放點、地下車庫集水井、排水溝、樓梯間、市政管道井等蚊媒孳生地,采取翻盆倒罐、疏通淤積、填埋沙土等方式消除積水;加強對空置房屋(尤其是城中村露天老宅)、戶外垃圾堆放處、閑置地等衛生死角的清理,全面降低蚊蟲孳生風險。
暑期是出游高峰期,也是蚊媒活動活躍期,更要加強預防基孔肯雅熱。專家建議,盡量避免前往正在暴發疫情或存在較高的基孔肯雅熱感染風險的國家和地區;出行時宜攜帶含有避蚊胺等活性成分的驅蟲劑;使用蚊帳,穿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裸露;盡可能選擇配備紗窗紗門的住宿場所。旅行歸來后做好自我健康監測,2周內出現急性發熱伴多關節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近期從已知基孔肯雅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返回的旅行者,應立即就醫,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并及早實施防蚊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和朋友。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