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溪,有一種幸福叫“下樓即公園”。
近年來,屯溪區利用城市閑置土地、道路節點、街角無功能綠地等,建設兼具運動休閑、親子互動等功能的4處“口袋公園”。這些“口袋公園”將“小而美”的生態景觀與休閑功能相結合,成為周邊居民散步、健身、社交的新去處,也讓城市煥發出新活力。
盛夏時節,戴震公園東門的“口袋公園”內綠樹成蔭,周邊不少居民前來納涼休憩。公園全面保留了原址高大喬木,設置了廊架、休息座椅、智慧健身器材、兒童游樂設施,并配置了自動售賣機、母嬰室、公廁等便民設施,讓大家在“小而美”中感受“微幸福”。
將閑置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園”,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顏值”,還有“枝繁葉茂”的創新實踐。
除采用長廊、鮮花、綠植等元素建成的常規公園,屯溪區還有以文化展示為主題的特色公園。“西鎮記憶”公園通過展示老物件和歷史元素展現當地歷史風貌。黃山方言公園融入大量徽州方言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動性,從而形成獨特的公園氣質。“友城港”公園以友好交流為主題,通過展示全市近年來的友好交流成果,增強居民的榮譽感、自豪感。
要讓“口袋公園”真正點亮城市微空間,在設計上費盡巧思的同時,屯溪區還在維護管理上下起了“繡花功夫”。
做好公園苗木草坪修剪、草花更換栽植、苗木補栽等養護工作,保障公園景觀效果良好;對公園基礎設施、體育健身器材、夜景亮化等加強檢查維修,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設施功能完好……為保持這些“口袋公園”的生機與活力,屯溪區采用“一園一策”的方式,加強日常巡查維護,定期組織開展巡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養護單位予以解決。
當前,屯溪區正進一步挖掘梳理可實現“串珠成線、織線成錦”的用地,使“口袋公園”形態和城市建設相融合,打造更多老百姓“出門可達”的幸福樂園。
從“一處美”到“處處美”,屯溪區正通過“口袋公園”這個“小切口”,精雕細琢城市管理的“大文章”,不斷“加碼”群眾的幸福感。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