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外地務工者在徽州區城北工業園豐南片某企業工作時不幸手指受傷。企業支付了醫療費,但雙方在后續賠償上產生分歧。因信息誤差,傷者誤以為企業屬于徽州司法所轄區,便就近找到了該所求助。
面對這份“找錯門”卻沉甸甸的信任,徽州司法所沒有“踢皮球”,而是主動擔當。他們迅速核實情況,發現企業實際歸屬西溪南鎮。怎么辦?是走常規程序移交?還是打破常規,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徽州司法所、西溪南司法所果斷決定,不走尋常路,創新啟動“信任承接、跨域聯動”調處機制:徽州司法所勇擔“主調”重任。憑借其豐富的涉企糾紛調處經驗和專業權威,徽州司法所應雙方請求,主動擔任調解主導方,負責搭建平臺、主持協商、精準把握調解節奏,確保整個過程在法理框架內高效推進。作為“屬地擔當”,西溪南司法所迅速響應,全力當好“信息樞紐”和“屬地聯絡員”,并第一時間向鎮政府匯報,積極協助徽州司法所與企業主深入溝通,傳遞屬地關切,為調解提供堅實支撐。
調解并非一帆風順。在具體賠償金額上,雙方一度陷入拉鋸。兩所憑借創新機制賦予的靈活性,合力攻堅,在明確法律框架基礎上,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一方面安撫傷者情緒,引導理性看待賠償,另一方面與企業深入溝通,強調積極解決糾紛對企業信譽和長遠發展的益處。兩所實時溝通,根據談判進展,動態優化方案,提出更務實、平衡的建議。經過耐心細致的溝通協商,最終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雙方就合理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并當場簽署調解協議。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徽州司法所與西溪南司法所創新實踐“群眾點單、跨所承辦、屬地協同”調解新模式的生動體現,為群眾和企業提供了更便捷、高效、有溫度的糾紛解決途徑。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