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鎮位于歙縣南部,地處皖浙交界處,坐落于美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腳下。這里出產的山核桃,如今已是名聲在外,“白露到,竹竿搖,滿地金,扁擔挑。”指的就是每年9月三陽山核桃開竿的盛景……
外出打工,“打”出新思路
三陽鎮三陽村的美川是三陽山核桃的主要產地之一,村子和地名一樣,小家碧玉,坐落在兩山之間。正是這里的特有地形,形成了適宜山核桃種植的小氣候。這里的山核桃個大飽滿,收購山核桃的商販都格外青睞。
記者見到村民洪水根時,他正在侍弄著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眼下山核桃早已采摘下山,大多村民的山核桃也已經賣得差不多了,有著種花養草愛好的洪水根也難得悠閑起來。
今年55歲的洪水根現在一個人在家,兩個女兒都在寧波打工,愛人去幫帶孩子了,家里的十幾畝山核桃收賣都靠他一個人。洪水根說,他是整個美川村山核桃種植第一人,上世紀80年代只是一個小小的試種,竟讓山核桃星火燎原,成為如今村民主要收入來源。
說起栽種山核桃,洪水根說是源于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幫浙江人打山核桃。“因為家境貧寒,加上交通不便,我們村的主要農作物就是茶葉,一年就忙個半年,到了下半年,就很少有其它收入。恰在那時,本村一個親戚嫁到了浙江昌化,當時浙江的山核桃已經形成產業,因此每到山核桃采收季節,就到處雇工。三陽臨近昌化,經過親戚的牽線,我和村里的洪正樹及另外一個人就去昌化打工,成為第一批去外地打山核桃的村民。那時每天的工資是30元,而在三陽當時短工每天不過五六塊錢,打山核桃的工資相當于當時本地務工工資的5倍,非常誘人,雖然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但是拿到手的收入卻十分可觀。”洪水根說。
洪水根說,第二年村里就有了20多人去打山核桃。因為年輕,又是在山區長大,都擅長爬樹,因此頗受歡迎。從一開始的新手,到后來的老手,洪水根一打就是十多年,打的時間越長,錢雖然也掙得開心,但洪水根的思維似乎也被打清醒了,他想到了在村里種植山核桃。
歷史上,三陽就有野生山核桃。分田到戶時,每個人口分得了一棵樹。洪水根想,既然我們這里有樹苗,那為什么不擴大種植呢?于是他在自己分到手的2畝地里陸續種上了山核桃。過了5年左右的時間,在1990年前后,洪水根收獲到了100多斤山核桃,收入400多元。洪水根說自己到現在都還記得當初數錢的興奮。
從這以后,洪水根在所有的承包山上都栽種了山核桃,現在總共有400多棵樹,雖然老婆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但他一季山核桃下來,收入兩三萬元不在話下。
互扶互助,“打”出核桃村
村民們看到洪水根種山核桃嘗到了甜頭,心里都癢癢的,紛紛效仿。從一開始到山上找樹苗,到后來的自己育苗,美川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林就這樣形成了。
隨著山核桃效益越來越好,村民們逐漸淘汰了茶葉、菊花等農作物,從2000年開始,山核桃成為美川村的主導產業。
洪正樹是美川村的山核桃種植大戶,栽種有20多畝地,近700棵核桃樹。2015年實現大豐收,獲得34000多元的收入,今年估計也有3萬塊錢的進賬。
洪正樹說:“為保證質量,每年9月7日,我們這里的山核桃統一開竿采收,今年已是第6年對山核桃的開竿時間做出統一規定。而每年打山核桃的時節,在外打工的人都會請假回到家中搶收山核桃。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里,到處都是清脆的竹竿敲打聲,村里像過年一樣熱鬧。”
據了解,現在山核桃的銷售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從樹上打下來的蒲團直接賣給收購商;二是回家將核桃子取出曬干賣出;三是價格最高的一種,就是將核桃子加工炒熟再賣出。洪正樹說:“隨著三陽山核桃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出務工的村民已學會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將家中的山核桃對外銷售。今年我的兒子就在微信上賣了100多公斤山核桃。”“我加工好的熟山核桃一般都是我女兒賣,我買了包裝袋和禮盒,她把地址給我,我拿到鎮上發貨就行。”洪水根說,兩個在寧波打工的女兒今年幫他賣了近萬元的貨。
洪正樹告訴記者,美川村山核桃的銷售市場主要是浙江,本地銷量大概只占五分之一。而每年山核桃價格高低主要取決于浙江和寧國等地的山核桃產量。如果產量過大,市場飽和,那么三陽當地的山核桃銷路就會有問題;如果那邊產量小,那么本地的銷售就會好,價格也會高。
據三陽村黨支部書記洪正光介紹,依靠山核桃,全村187戶人,500多人口的美川村人均山核桃收入在5000元以上,幾乎家家戶戶都蓋上了新樓房,生活水平大為提升。逢年過節,進村的小轎車停滿村口。為此,村里今年還修建了大型停車場。
做大產業,需要打通瓶頸
早在年初,市商務局、歙縣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市內各大商場、超市、電商企業及農特產品銷售的線上線下企業召開了黃山市農商對接洽談會,會議的主題是破解我市山核桃銷售難題。
原來,由于浙江臨安和本省寧國山核桃豐產,歙縣三陽等地的山核桃大量滯銷,農民收入大降。為此,市商務局牽頭召開了農商對接會,全力幫助解決歙縣山核桃滯銷問題,隨后黃山市部分超市開辟專柜促銷,由于質量有保證,價格又實惠,山核桃銷售逐漸紅火起來。
記者發現,這里的村民多為一家一戶的生產、加工模式。半個月搶收到家的山核桃,生子早已銷完,熟子會留一些,過年接待親朋好友或者再通過熟人銷售。相比去年的滯銷,今年大為好轉,價格基本保持在每斤50-55元。
采訪中,洪水根也表示了心里的擔擾,漫山遍野的山核桃管理和采摘還存在一些難題。沒有生產便道,運送山核桃和肥料只能靠肩挑人背,而最為棘手的是山上沒有蓄水池,遇到干旱季節,村民只能用抽水機從河里引水澆灌。加上銷售還要看“天”收,希望政府在這方面能加大扶持力度。
隨著三陽山核桃產業的發展,也有浙江的企業看中了這里的資源,辦起了山核桃油加工廠。坐落在三陽慈坑的頂谷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頂谷公司,一套投資近600萬的山核桃生產加工設備讓人驚訝,從壓榨到精煉、脫色、脫臭全自動完成,幾乎不需要人工。公司負責人說,今年收購、加工銷售的山核桃禮盒銷量有近3噸。
企業總經理夏冬富告訴記者,公司從2012年開始山核桃油的生產,由于成本過高,山核桃油屬于高端油品,目前的市場份額不足,今年暫時停產,但是仍在積極地拓展市場空間。
黃山天之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方立山說:“黃山的山核桃其實質量非常好,不能只是提供原料。但由于目前沒有形成產業鏈條,過于依賴浙江,以至于人家不來收,山核桃就‘死’在山里。因此應該變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把黃山的山核桃品牌打得更響,形成產供銷的完整鏈條,以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如今村里從事山核桃種植的多為五六十歲的人,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同時,企業和農戶協作創新意識不夠,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課題。
歙縣三陽鎮黨委委員胡衛星稱,三陽鎮是黃山市農業產業化示范鄉鎮之一,全鎮16.9萬畝山林面積,僅山核桃就占了近4.3萬畝,山核桃最高年產達3000噸,產值過億元,是歙縣乃至全國山核桃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鄉鎮之一。特色產業效益的凸現和專業典型的涌現激發了全鄉人民的發展熱情,三陽鄉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