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贛兩省休寧與婺源交界處,山高林密,古道密布,有條休寧縣板橋鄉通往江西省婺源縣沱川鄉的古道——吊石嶺古道。嶺的北側靠近板橋鄉徐源村,古道旁有座依山而建的小石亭,清光緒十六年(1890)建,名曰“飲泉亭”,亭內至今還保留著抗戰時期的紅色標語。
亭子不大,只有20平方米左右,坐南朝北,三面大青石砌筑,內壁正中一碑刻,中間陽刻“飲泉亭”三字,碑石下設一佛龕,供奉“南無泗州大圣神位”,左邊是“中川超遠造”,右邊為“光緒十六年八月古旦”。三面墻上都有紅色標語的殘跡,由于時間久遠,字跡漫漶,唯有東面墻體上的標語“國共兩黨合作萬歲!”雖已斑駁,但依然清晰可辨。標語長2.5米,寬0.2米。
據徐源村村民胡成久、胡發來等老人回憶,這些標語是上世紀30年代抗戰時期留下來的,他們小時候就有了。據了解,那時皖浙贛獨立團紅軍戰士經常在這一帶出沒,當時留下的標語共四條。據當地村民介紹,另外三條分別是“中國人民團結抗日萬歲”“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嚴懲賣國漢奸親日特務分子”,由于年代久遠,字跡有些模糊了。
“根據考證,飲泉亭內的抗戰標語,應為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間,當年國共兩黨已經開始合作,陳毅將軍來到祁門縣舍會山,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宣傳,活動在高湖山附近的紅軍獨立團戰士及游擊隊員,奉命到江西浮梁縣瑤里鎮接受改編,改為新四軍。這應該是當時新四軍戰地服務團一路宣傳,途經此亭時所寫。亭內的標語與保存在縣黨史辦內的1938年1月23日《中共皖浙贛特委告民眾書》口號基本一致。”休寧縣黨史與地方志研究室二級主任科員汪國慶介紹。
古亭地處半山腰,邊上有股泉水,是村民和路人遮風擋雨的好地方,離村有3里多路。長年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霜雪覆蓋,古亭難免會漏雨,但當地村民每年都會在七月半前后,對路亭進行維修,確保了古亭的安全,使這一抗戰遺跡得以保存下來。
這些紅色抗戰標語,穿越了八十余載光陰,依然熠熠生輝,見證著國共兩黨合作時期那段崢嶸歲月,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