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与性动交xxⅹxx,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成人不卡,欧美日韩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

汪希直烈士故居

2025年10月04日 16:04:15 | 作者:史志 來源:黃山在線
|

汪希直,又名汪耕野、汪永滋,是黟縣最早從事革命活動的中共黨員,也是黟縣黨組織的創建者之一。

1904年,汪希直出生于黟縣碧陽鎮關麓村。因祖輩經商有方,家中積蓄豐厚。其幼年時在關麓村接受啟蒙教育,后考入安徽第二師范學校,與同學范治農等進步青年一起,從書刊中接觸到馬克思主義。1924年,他毅然放棄舒適的家庭生活,只身在上海小沙渡偉成絲綢廠、義鐵印花廠當工人,做過走街串巷的鐘表修理匠。不久,他結識了在那里創辦工人俱樂部與工人補習班的惲代英等人。在他們的教育幫助下,汪希直深入學習馬列理論文章,討論時事熱點,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同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汪希直在上海參加“五卅”反帝總罷工,親身感受到團結力量的強大,目睹了帝國主義的兇殘面目,更增強了斗爭意志。1926年,受黨組織派遣,汪希直回到家鄉配合北伐軍行動。回鄉后,他聯絡范治農、陳默若、范澍生等進步青年,在城鄉之間積極宣傳國共合作和反對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的重大意義,宣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實現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張,還主動參與黟縣進步團體“新黟學會”的各種活動。北伐軍入黟前夕,汪希直聯合進步人士,書寫革命標語,一夜間貼遍城區,軍閥部隊以為北伐軍已經到來,十分驚恐,倉惶逃走。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黟縣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國民黨右派瘋狂鎮壓革命力量,查封工農組織、大肆通緝共產黨人。1929年,汪希直輾轉回到上海,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政治交通員,經常出入租界、賭場、交易所、旅館,與那里的地下工作者聯絡,傳遞文件書刊。在執行任務中,曾經兩次被捕,但都因沒有暴露身份而被釋放。驚險出獄后,汪希直不顧個人安危,依舊活躍在黨的光輝事業最前線。

1931年,汪希直受在上海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派遣,再次回到家鄉黟縣發展黨組織。他以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表現積極的進步青年為骨干力量,宣傳革命道理。1932年春,汪希直、余紀一在屏山村發展舒政海入黨。嗣后,汪希直、余紀一、舒政海又利用他們分別在關麓、蔚文、屏山小學任教的公開身份,以這3所小學為陣地,發展范治農、范澍生、金綬章等16名黨員,在城區蔚文小學成立中共黟縣特支。同年夏,在特支的基礎上建立中共黟縣區委,汪希直任組織委員。區委隸屬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下設城區、屏山、關麓3個支部。在推進組織建設的同時,汪希直積極領導群眾開展抗租、抗稅、抗糧斗爭,組建農民游擊隊,在黟縣掀起反封建迷信浪潮,通過游行示威、破除神像等行動,有力沖擊封建神權。1934年8月際村暴動后,汪希直遭到敵人通緝,不得不再度離黟赴滬。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汪希直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革命活動。按照黨內安排,他組織了“上海流亡青年內地服務團”,于1938年春率服務團輾轉到達舒城縣。不久,服務團解散,汪希直被安排到駐舒城的廣西部隊48軍173師隨軍工作團,擔任師宣傳部政治干事。在中共鄂北特委領導下,為團結友軍一致抗日,作出了不少貢獻。1940年5月,在第二次隨棗會戰中,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犧牲,年僅36歲。

汪希直烈士故居位于黟縣碧陽鎮關麓村內,以展板、文物等形式,清晰呈現汪希直從離家赴上海參與工人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到抗擊日寇壯烈犧牲的偉大革命歷程,為黃山市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旅游提供了生動載體,也讓烈士的革命精神得以傳承與弘揚。


值班編輯:汪鼎

熱點新聞

    查看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梓潼县| 土默特左旗| 伊宁县| 镇平县| 大兴区| 屯门区| 淄博市| 白河县| 布拖县| 纳雍县| 铁岭市| 遵义县| 台南市| 连平县| 贵阳市| 盐边县| 宾阳县| 西畴县| 南昌县| 克拉玛依市| 仲巴县| 盐源县| 泾源县| 蓝田县| 蒙山县| 大新县| 弥渡县| 边坝县| 静安区| 双桥区| 龙泉市| 阿拉尔市| 读书| 张家港市| 张家界市| 鄂托克旗| 黎城县| 扬中市| 万荣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