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伯,您看,現在雨這么大,河里水都快上路了,你家又處于低洼地帶,太危險了,你先跟我到村委會去,等雨情結束再回來住。”6月23日下午,鳧峰鎮恒峰村黨支部書記朱淑倩來到農戶江裕民家中,勸其盡快撤離。當村干部到達他家時,老人擔心自己家小店的貨物被淹遲遲不肯離去,大家看出來他的顧慮,于是一起幫忙把貨物搬運至高處,最后,在工作隊、網格員和村民代表的輪番勸說下,終于做通了工作,大家一起推著小推車,將農戶江裕民轉移到安置點。
余源村的車頭組也屬于地勢災害點,一戶農戶家中還租住著十幾名高速工地工人,當晚,余源村黨支部書記李錫忠在轉移完地質災害點農戶后,驅車來到車頭組農戶家中,將工人們盡數轉移至天之紅賓館安置。“今天雨很大,我們住在這里也很擔心,還好你們及時過來帶我們轉移!”工人們感謝道。
“這些都是小事,農戶家里的水通了就好!”奮戰在李源村各個村組之間的村民組長李立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6月22日下午,雨水裹挾著泥沙和淤泥將河東組的一處水管堵住,導致十幾戶農戶家中通不了水,李立身見狀帶著工具主動前往,經過半小時的修復,水終于通了。“他平時也干一些水電之類的活,周邊的幾個組哪里水管裂了、堵了,他都會隨叫隨到,這幾天在轉移村民和巡查水情方面也出了不少力。”李源村黨支部書記吳春芳說道。
祁門鳧峰鎮地形為山地、河谷、平畈相間,連日的強降雨天氣,導致山體土壤含水量極度飽和,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極易爆發,為了保證群眾安全度汛,鳧峰鎮堅持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化身“防汛員”,沿著河道、溝渠仔細查看水位上漲情況,組織人員在低洼地帶、漫水橋等風險點開展主動巡查,設置警戒線,確保村民出行安全。針對轄區孤寡老弱等困難群體開展“敲門”行動,叮囑村民加強自我防范,必要時備足生活物資,組織地質災害點農戶、切坡建房危險戶進行撤離,截至目前,累計安置轉移群眾21戶56人。用實際行動為群眾筑起防汛“紅色堤壩”。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