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聚焦打造大黃山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推進文旅融合、創意呈現。上半年,黃山風景區接待游客209.2萬人次,西遞宏村208.4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全市累計超3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330億元,復蘇勢頭強勁;一批重大文旅項目、文旅頭部企業落地,游客年輕化趨勢明顯。獲評全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十大秀美之城、中國研學·標桿城市等,秀美黃山、煙雨徽州兩個頂流IP強勢出圈。
立足全球全國、長三角一體化的大格局,我市系統謀劃,把旅游產業培育成重要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六大工程”,推進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彰顯徽風皖韻的高品質旅游強市。
實施高品質務實規劃體系
深化與上海藍鎮研究院等智庫合作,加快世界級高品質規劃落地實施,推動村莊規劃、古村落保護利用規劃與項目規劃有機銜接,具象化表達“國際化+徽文化”。構建“山水村夜”文旅坐標系,以黃山景區為縱坐標,打造環黃山旅游風景帶,以新安江為橫坐標,打造新安江百里大畫廊、南溪南“五朵金花”國際會客廳,古村落星羅棋布,城市旅游鑲嵌其中,推動生態、文化、美學、鄉村、旅游價值轉化,打造可閱讀、有溫度、親切友好的全域旅游標桿城市。
構建高質量多元產品體系
以山脈、水脈、文脈、古道等為經絡,推動全域文旅資源串珠成鏈,豐富多元化、高端化文旅產品。實施“旅游+”“+旅游”,打造一批“徽字號”精品線路、民宿品牌、文創產品和節慶賽事活動。促進農文旅體等融合發展,大力引進高端品牌酒店,積極培育攝影寫生、非遺演藝、研學修學等新興業態,打造休閑度假、創意經濟、會展經濟、體育賽事、醫療康養、文化服務等產業集群。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推進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持續推進東黃山、關麓帳篷客國際旅游度假,西溪南、齊云小鎮微休閑度假,水云間、未晞園康養度假,衢黃南饒聯盟花園大道,杭黃世界級旅游廊道等重點項目,提升屯溪老街、花山謎窟、徽州古城等夜經濟消費熱度,精心辦好安徽民宿發展大會、中國(黃山)鄉村生活美學設計公開賽、黃山徽菜美食嘉年華等重大活動。
完善高標準要素保障體系
落實用地、金融、人才等系列支持政策,切實解決“人、地、錢”的問題。深入實施“迎客松英才計劃”,培育鄉村規劃師、鄉村推介官、鄉村運營師,吸引設計師、藝術家、企業家、新海歸等投身農文旅融合新實踐。完善用地空間保障,創新綠色保險,全域推廣綠色金融“村落徽州”保護利用、生態環境導向EOD等項目,豐富文旅金融產品體系,撬動更多資本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
升級高水平敘事傳播體系
深化“創意黃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廣,在外事服務、國際傳播、城市設計、時尚發布等方面,強化與外交學院、中國美院、上海大學等合作,爭取RCEP地方政府論壇落戶黃山,打造國際會客廳。精心辦好“四季黃山”發布、香港主題推介等,吸引更多展會、賽事、論壇、首秀、電音節等落戶。創新敘事表達,講好黃山故事,推動國際傳播,讓山水年輕化、文化當代化、美食國際化,打通通向國際的文化條形碼。
提升高能級公共服務體系
全面提高旅游交通通達度,構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加快建設城市席地而坐的“徽客廳”。深化現代旅游治理體系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豐富城市旅游“第一印象”場景,規范旅游標識系統,不斷提升游客的滿意度,打造“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的大景區,讓黃山成為長三角最大的后花園、最具魅力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