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下碼,就能知道豬肉是哪里養的,在哪里宰殺,檢疫人員是誰,什么時間宰殺的,這樣的肉我們買起來有保障,也放心。”7月2日,在徽州區徽州農貿市場,市民余女士買了一塊豬肉,用手機掃了產品檢疫合格證上面的二維碼,肉品的原產地、屠宰地點、宰殺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這讓她感到這塊肉買得很踏實。
豬肉是不少群眾的主要肉食來源。如何能吃上放心肉?這是廣大消費者十分關心的問題。日前,徽州區在全市率先完成豬肉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消費者在買肉時,只需掃描二維碼,便可了解豬肉的來源和流通過程,從而實現豬肉購得明白、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為保障百姓吃上“放心肉”,今年,徽州區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按照動物檢疫監督全鏈條智慧監管的要求,在生豬屠宰場、生豬報檢點啟用了安徽省動物衛生監督信息管理新系統,建立起生豬產地檢疫和運輸監管相結合、起運地出證與目的地反饋相結合的動物檢疫信息監管模式。
據了解,生豬報檢點設在各鄉鎮,由官方獸醫按照檢疫規程檢查,符合要求后簽發生豬產地檢疫合格證。這個合格證相當于生豬運輸的通行證。肉商拿到證后,將生豬運往定點屠宰場宰殺。最后再次經過檢疫合格,方可出具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并且所有信息都匯聚在合格證上面的二維碼中。這個合格證相當于豬肉的“身份證”。
徽州區于6月中旬完成了1個定點屠宰場、7個報檢點的新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了生豬生產、檢疫、運輸、屠宰等全程可追溯監管,保障了各要素數據貫通。目前,該區各超市、菜市場每日上市鮮豬肉55頭左右,均可通過掃碼追根溯源,保障了廣大群眾明白消費、放心消費,守護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值班編輯:胡曉苗